推广 热搜:

乌梢蛇养殖的七个方面

中国较大的养蛇合作社?     养蛇实战技术教程,在家边做边学!
   2013-01-19 13360
核心提示:乌梢蛇有攀爬上树的特点,如蛇场内栽有较大树木,应定期修剪树权,慎防树枝探伸到围墙外,形成其外逃的自然天梯。饲养人员应养成随时查看围墙、出水口等处有无破损或缝隙的习惯,因该蛇头颈细长,凡头颈能够钻出的地方,身体经不断扭曲、收缩后也会随之逃走,所以一经发现后,要立即修整或处理,避免再次发生逃蛇事件。
     (一)食性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乌梢蛇主要以蛙类为主,小杂鱼、泥鳅、黄鳝为辅,因黄鳝的市价有时较高,规模养殖时很少投喂。乌梢蛇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多白天活动。久不投食后会发现乌梢蛇有追逐捕食的习性,主要以捕捉活食为主,对死的动物通常不太感兴趣。但在食物缺乏时,也食部分死食,但必须是刚刚死亡的,乌梢蛇对腐败变质之物根本不感兴趣。它能吞食大于头部数倍的小动物,如大蟾蜍等,只是吞食速度明显减慢,有时常达15~25 min,乌梢蛇的食量不是很大,一次连吞几只蛙类的情况很少见,可它的消化能力很强,需4~6天投饲1次。
 
    (二)活动规律
    在每年的春末夏初,乌梢蛇出蛰活动后,不是急于摄食,而是继续消耗体内尚存的脂肪和营养,忙于寻偶交配是乌梢蛇此季的首要任务。乌梢蛇对场地湿度及其环境的变化比其他蛇更敏感,表现出强烈的喜暖厌寒、喜静厌乱等特点,养殖时应较大限度地予以满足。每年出蛰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其活动逐日活跃,当平均气温在25~32℃时活动最频繁。尤其是在适宜气温的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65%~75%时,发现该蛇在露天场地的活动时间较长。可随着气温的逐日下降,其活动也会明显减少,当气温低于15℃时即进入不愿活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年的7—9月份为乌梢蛇的活动高峰期,约10月下旬人蛰冬眠,全年活动期仅6个多月。全年气温普遍偏低的地方,该蛇的活动期还不足6个月,如黑龙江、陕西等省。
 

 
    (三)活动期的饲养管理
    乌梢蛇有攀爬上树的特点,如蛇场内栽有较大树木,应定期修剪树权,慎防树枝探伸到围墙外,形成其外逃的自然天梯。饲养人员应养成随时查看围墙、出水口等处有无破损或缝隙的习惯,因该蛇头颈细长,凡头颈能够钻出的地方,身体经不断扭曲、收缩后也会随之逃走,所以一经发现后,要立即修整或处理,避免再次发生逃蛇事件。此外,还要加强安全措施检查,注意防止天敌入场食蛇,该蛇的天敌有黄鼠狼、刺猬、大型老鼠和猫头鹰等,蛇场内不可盲目设置电子捕鼠器(电猫),慎防在灭及天敌的情况下伤害到场内的蛇。饲养人员较好养成每日观察并记录该蛇出窝活动的数量、时间、采食、饮水、蜕皮的良好习惯,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予以处理,必要时应单独拿出作隔离治疗,严防病菌扩散危害健康的蛇群。
    水是万物生长之源。乌梢蛇离不开水,有明显的饮水习性,并且亦有进食后喜欢饮水的习性。因此,蛇场内必须配备贮水池或水沟,以方便该蛇随时饮水。乌梢蛇同大多数蛇一样,在仅有饮水而没有食物的条件下,耐饥时间较长;而在既缺食物又缺饮水的饲养环境里(属恶劣环境),其耐饥时间会大大缩短,倘若长时间的缺乏饮用水,则会导致身体虚弱,蜕皮不畅,极易患病,甚至死亡。因此,蛇场中的水池(沟)必须经常注入新鲜的饮用水,确保其日常所需。
 
    (四)投饲
    在该蛇的活动期,即每年的4一10月中下旬,养蛇场(户)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不同季节以及饲料来源的实际情况,既要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以较大的可能满足其营养所需,又要考虑到降低饲料成本的原则,尽量结合该蛇的食欲状况,合理选择、搭配饲料。每次的投喂量应依据该蛇的年龄、性别、个体大小、体质状况、气候条件及两次投喂的间隔时间长短来灵活掌握,以稍有剩余为度。如成蛇在产蛋前的10~15天或产蛋后食欲均比较旺盛,应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在临近冬眠或出蛰后的10~15天内,该蛇基本无进食欲望,可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投喂地点应固定,较好的投喂时间宜选在上午8~10时,还可根据具体的季节和投喂当天的气候适时调整。总之,群蛇出动时要及时投喂,只有在确保该蛇吃饱吃好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满意的饲养效果。
 
    (五)增重与湿度
    乌梢蛇的生长速度快慢与饲养环境的温度密切相关。经观察,场内温度低于18℃时,该蛇的摄食量明显减少,体质稍弱者甚至停止进食,其生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当气温高于32℃时,虽然摄食量较平时增加许多,但蛇体的消耗量也随之加大,生长速度反而减慢。而外界气温处在22~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其摄食量逐渐加大,生长速度也日渐加快。这充分表明乌梢蛇只有在适宜其生长的温度环境中饲养,才有利于生长。反之,则相反,这也是乌梢蛇耐受低温能力差的集中表现。
    在同等的温度范围内,在饲料供给、饲养管理、生态环境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不同年龄的乌梢蛇,其增重速度亦有一定差异,并且表现得十分明显。在该蛇的整个活动期内(5—10月份),成蛇年体重平均增加150~350 g;半大蛇增重快于成蛇,可达175~450 g;个别突破500~650 g以上;幼蛇最慢,仅达50~125 g。
 
    (六)安全越冬
    乌梢蛇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是决定能否安全越冬的物质前提。在越冬前的1~2个月内(9—10月份),应喂给充足、多样的饲料,以增加蛇体内的营养物质和脂肪的肥厚度,提高抗寒、抗病的综合能力。可将大小相尽的数条乌梢蛇放在一起冬眠,群集冬眠可提高蛇体周围温度为1~2℃,同时有效减少水分散失。蛇窝应干燥、忌潮湿,必须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窝内温度宜保持在6~10℃,湿度宜在50%~60%之间。冬眠期间除定期检查窝内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外,还应定期检查蛇体的健康状况。如发现病蛇或不理想的蛇,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相互传染。若见蛇体有咬伤或数量减少时,应彻底检查并找出原因,消灭鼠害和其他天敌,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阻止老鼠和天敌的再次入侵。如果窝内情况基本可以时,则无需翻动蛇窝,尽量减少对冬眠蛇的干扰。
初养者如果想得到详细的乌梢蛇冬眠数据,可自己选定几条蛇在冬眠前期、中期、后期称重,若发现重量减少的不是太多,说明越冬场所的管理效果良好;反之,则说明越冬效果不佳,应尽快改进,避免出现死蛇现象。
 

 
    (七)越冬期的体重变化及来年繁殖
    乌梢蛇同其他蛇一样也不例外,亦有冬眠习性。每年的秋末冬初,当外界气温降至15℃左右时,该蛇便本能地人洞蜷曲成团、蛰伏冬眠。整个冬眠期长达6个月之久,期间不食、不动、不排泄、不蜕皮,主要靠体内贮存的脂肪来维持生存的最低水准。该蛇的耐饥力很强,可以几个月甚至1年不吃也不会死亡(前提是入蛰前膘肥体壮的)。虽然该蛇在活动期增重明显,但在冬眠期的失重比例也不小。以一条重在200~400 g之间的为例,在越冬期间的体重消耗量多达60 g;体重大于4()(]g的消耗量约达65 g。幼蛇失重的消耗比例较大,低于200 g的幼蛇,一冬下来要消耗40 g。此外,该蛇在冬眠期的失重消耗比例与气候条件、栖息环境、管理技术及入冬前的实际进食量均有密切关系。努力提高饲养环境,尽量给予适宜的环境温、湿度,满足进食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入秋以后),是减少该蛇冬眠失重的一途径。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果让乌梢蛇在乱石堆积成的洞穴内或木箱内冬眠,蛇体内的能量损耗较大,且能量的损耗随冬眠后期气温的不断上升而增加,尤其是在出蛰前的1个月,即4月份。外界气温虽然明显回升,但根本达不到该蛇的出蛰所需温度时,蛇体的损耗较大。实践证明:只有在合适场所越冬的乌梢蛇,其交配、产蛋才会按部就班,但在不合适的环境下冬眠的蛇,其交配和产蛋期均拖延许多,甚至没有繁殖行为,这是由于环境不适造成的。从表面上看该蛇虽已人眠,但其入眠不深沉,常有活动倾向,致使体内能量消耗增加;出蛰后必须要用较长的时间来补充营养、恢复体质,待身体复原后方有生殖能力。因此,其交配和产蛋期推迟、产蛋量下降也是必然的。所以,人工养殖该蛇,务必满足其冬眠所需,才能减少由此而造成的蛇体消耗,乃至死亡现象,可收到较为理想的繁殖效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蛇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养蛇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1501397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