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蛇(Hydr0肋is fy盘nofi砣c£甜s) 海蛇又称蛇婆,属于爬行纲、海蛇科,生活在海水中的剧毒蛇类,具前沟毒牙,毒液的毒性以神经毒为主。在海蛇科中以海蛇属的种类最多,约有25种。本种现已有16属49种。在我国海域约有18种之多,例如广西沿海所产的海蛇有青环蛇、环纹海蛇、淡灰海蛇、平颏海蛇、小头海蛇和海蝰等6种。海蛇肉不仅可供食用,也可入药,性温、味咸、有毒。将蛇杀死,除去内脏(胆留出另作药用)干燥后可入药。海蛇的杂食性和剧毒性决定了它的药用价值相当高,祛风除湿效果好,是陆地蛇不可比拟的,可用做治疗肢体麻木、腰膝酸痛、风寒湿痹。北海赛福药业公司在北海民间治疗风
湿病古方的基础上,通过药理和临床等广泛的试验而筛选制成了治疗风湿病的良药——海蛇药酒,它是将北部湾盛产的海蛇干、巴戟天、羌活、川芎、杜仲、红花等中药材浸入白酒中制成的酒剂。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强身壮骨,用于治疗肢体麻木、腰膝酸痛、风寒湿痹。每瓶200毫升,口服10~25毫升/次,一日2~3次。孕妇忌服。药理研究显示,本品具有抗链球菌、扩张血管、降低血沉和抗风湿因子等作用,海蛇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和氨基酸,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补益强壮作用。
海蛇的体长一般因种不同而有所不同,小者O.5米左右,长者约3米。海蛇生活在海水中,其外形特征是头颈小,眼睛小,躯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的盐腺具有排除体内过多盐分的功能。海蛇有一对鼻孑L垂直朝上开口于吻背,外鼻孑L有司启闭的海绵状组织垫和瓣膜,既利于露出水面呼吸,又可以在沉人海水中时以瓣膜将鼻孑L闭塞,以避免海水进入呼吸道。大多没有鼻问鳞,左右鼻鳞彼此相切。海蛇的毒牙有1或2对,着生于颌骨前方,并有牙沟(前牙沟)。毒腺的排毒量较少;海蛇的舌头较短,嗅觉功能较差。背面呈灰褐色,全体有暗褐色环状纹。体后部及尾侧扁似浆状;腹鳞退化,全身的鳞片都很小,鳞片下皮肤较厚。腹面呈黄白色或淡青色。腹鳞由于与运动无关而显著变狭或与背鳞不易区别,这些特征与它们的生活习性 图。。海蛇有关(图38)。
海蛇多栖于沿岸近海水中,在我国沿海分布,北起山东,南至海南及广西等地的沿海浅海底上。一般昼夜活动,具有趋光性,容易被光亮所诱惑。海蛇食性杂,食物以海鳗、海马、多种鱼类、海龟等鱼类为主,有的种类也吃乌贼、虾、贝类、藻类等。捕食方法不同于陆地蛇咬住注毒捕食,而是喷出毒液毒杀海里动物,再慢慢食用。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海蛇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和卵胎生两种,例如扁尾蛇亚科(Laticasudinae)属于卵生,产卵于沙滩、岸上的裂缝和洞里,产卵期容易被人捕捉;繁殖除扁尾海蛇外均为卵胎生;例如,海蛇亚科(Hydr叩hinae)繁殖方式为卵胎生,每胎产仔蛇数因蛇种不同而异,一般每胎产仔2~8条,多达20条。
海蛇毒素是神经毒,主要作用于横纹肌。海蛇的毒性比陆栖蛇蛇毒更强,排毒量因种类、身体大小、产地、气候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海蛇以其毒液在极短时间内麻醉猎物或防御天敌,排毒液中酶的化学作用是消化食物。具有代表性的分布较广的海蛇主要有以下3种。
(1)青环海蛇(Hg办ophis f:yanoci咒ctus) 又名海蛇、斑海蛇、海青蛇。属于爬行纲、蛇目、海蛇科。为我国最普遍的一种剧毒蛇,蛇毒较昂贵。蛇肉或蛇干可人药,有滋补强壮、祛风止痛、舒筋活络、除湿止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酸痛、肌肤麻木、产后皮肤湿痒等症。
青环海蛇体细长,全长1.5~2米。头大小适中,体前部不细,后端及尾侧扁,前颞鳞正常2片,上唇鳞7~8片,下唇鳞8~11片(图39),背鳞颈部27~31行,体最粗部34~40行,雌蛇颈部27~35行,体最粗部36~43行,覆瓦状排列,体最粗郎略呈圆形,起棱。雄蛇腹鳞3ll~383片,雌蛇腹鳞293~263片。前部宽约为相邻体鳞2倍,后部稍窄。肛前鳞一般为4片,稍大。头背呈黄橄榄色至深橄榄色或浅黄色,眼后部及颞部具黄斑。体背呈深灰色或铁灰色;腹部呈黄色或橄榄色、深黄色或灰黄色,具铁灰色或青黑色完全斑纹。全身具黑色环纹在背部宽而色深,在腹部较窄,体侧最窄且色浅,腹鳞可见黑色。
青环海蛇终生在海水中生活,以尖吻蛇鳗、黑尾尖吻鳗、海鳝及蛇鳗的幼体及其他鱼类为食。繁殖方式为胎卵生,每次产仔图39青环海蛇头部鳞片蛇3~15条。在我国分布】:辽。j:、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沿海等地。
(2)黑头海蛇(Hydt’oph^I'?lCZ~lO(jephalu5) 又名海蛇。属于爬行纲、海蛇科的一种剧毒蛇。蛇肉或蛇干入药同青环海蛇,蛇毒价昂贵。
黑头海蛇体长1.2米左右。头小,上颌齿除前沟牙外,还有6~8枚。额鳞狭长,上唇鳞7~8片,眼前鳞1片(图40)。体前段细小,后段极侧扁。体 图。。黑头海蛇头部鳞片
较大直径是颈部直径的2~3倍。体鳞在颈部23~27行;体最粗部33~41行,覆瓦状排列,具棱。腹鳞289~358片,具2棱。头黑色具黄斑纹。背呈橄榄色或灰色,腹部呈黄色或白色,具40~50个黑斑,其宽与间隙相等。通常黑斑在体前部于腹中线会合形成环纹。幼蛇色斑更明显,环纹也较多。
黑头海蛇生活在海洋中,生态基本同青环蛇,繁殖方式为卵胎生,在我国分布于浙江、福建和台湾沿海等地。
(3)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Ⅲ) 又名细腹鳞海蛇、黑背海蛇、黄腹海蛇。分类属于爬行纲、海蛇科,为一种剧毒蛇。其蛇肉味美,常可食用,又可作为滋补药或治疗风湿药用,用于浸泡药酒,有滋补强壮、祛风燥湿、通络活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腰腿痛,蛇毒用于医药科学研究。
长吻海蛇体长50~70厘米,头狭窄,吻长,上颌齿除前沟牙外还有7~1l枚牙,体较大直径不到颈径2倍。眼前鳞1片,眼后鳞2片,体颞鳞2~3片,后颞鳞通常3片左右,上唇鳞8~9片,下唇鳞12~13片(通常11~12片),颏片3对(图41)。体侧扁,背部尤甚。体鳞颈部雄蛇34~50行,中段43~59行,肛前24~52行;雌蛇颈部41~50行,中段53~57行,肛前44~48行。呈六角形或方形,镶嵌排列。体鳞背部平滑,体侧具有1短棱。头背黑色有黄斑,唇呈绿黄色,身体呈背黑色,腹呈黄色,尾部有5~10块波状或不规则黑斑,尾端呈黑色。头腹及腹部黄色 图41长吻海蛇头部鳞片部分一般蜕皮为灰黑色,蜕皮后为黄色。
长吻海蛇生活在沿海水中,能远离海岸,是典型的生活于大洋区的种类,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也食甲壳类动物。繁殖方式为卵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