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牙齿细小,着生在上颌骨、腭骨、翼状骨和下颌的齿骨上,大小相似,齿尖略向后弯,取食的时候,有卡住食物使其不得脱逃的作用。游蛇科(Colubridae)中的某些种类,上颌骨的后端有2枚〜4枚较大而有纵沟的毒牙,这些蛇属于后沟牙类的毒蛇;眼镜蛇科(Elapidae)、海蛇科(Hydrophiidae)的沟牙(左右各1枚)长在上颌骨的前端,它们是前沟牙类的毒蛇;蝮亚科(Crotalicae)和蝰亚科(Viperidae)蛇类的上颌骨比较短,前端生有长而空的毒牙,它们是管牙类的毒蛇(见图2-4-5)。毒牙的外面围有牙鞘,在闭口时,毒牙在牙鞘内向后平卧在口腔背壁,张口咬物时,毒牙就脱鞘而出,直立竖起,牙尖后弯。牙基部与毒腺导管相连,毒腺周围的肌肉收缩,使毒液注入被咬物的体内。管牙类和前沟牙类都是剧毒蛇。
蛇取食时,将捕获物整个吞食,吞食时间长达几十分钟不会窒息而死,这是因为蛇的气管很长,吞食时,可由肌肉把喉头牵引伸出口外,所以吞咽时不影响呼吸(图2-4-3)。蛇类在自然界因没有充足的食物保证,形成了食量大和耐饥力强的特性。蛇类的繁殖多数是卵生,少数是卵胎生。卵生种类的蛇产卵数较多,在自然环境中孵化。卵胎生的蛇类,如蝮蛇、红点锦蛇(Elaperufodorsata)卵在母蛇子宫中发育。和卵生一样,胚胎发育时都由卵镱(以脐柄与胚胎相连)供给营养,初产的仔蛇与卵生孵出的仔蛇相同。仔蛇的脐柄在产出(或孵出)后,由于爬行而被擦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