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的强弱往往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动物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状态、心理因素,以及昼夜时间、季节、气候、生活环境等等。为了比较同一动物在不同情况下的代谢变化,以及这一动物与其他动物的代谢差别,一般以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crateBMR)作为标准,即以动物处在姿势舒适、不紧张、安静不动而且没有消化吸收的影响时的能量代谢作为标准。作为外热源动物的爬行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而改变,没有热中性区〔环境温度的变化不会对动物的能量代谢有明显影响的环境温度范围,称动物的热中性区(Thermoneutralzone)〕,而且它们的代谢率也随环境温度而改变,所以这类动物禁食时在某种环境温度下的最低代谢率,称为标准代谢率(StandardmetabolicrateSMR)。故在讨论或比较这类变温动物的能量代谢时,必须说明是在什么温度下的代谢率。一般来说,变温动物的标准代谢率比哺乳类和鸟类的基础代谢率为低。
代谢范围:在任何一种生理状态下,动物的较大代谢率和最小代谢率之间的差,称动物活动的代谢范围(metabolicscope),可分为有氧代谢范围和无氧代谢范围。
根据大量的动物实验资料表明,不同活动类型的蛇的较大耗氧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如能主动追捕猎物的美洲黑蛇co/M&r),它的较大耗氧量为1.05ml/g.h;具有进攻能力的响尾蛇,其较大耗氧量仅0.52ml/g.h;而行动缓慢的蟒蛇,它的耗氧量更低,只有0.25ml/g.h。大多数变温动物的较大耗氧量可以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大,在致死温度时,其较大耗氧量的数值较大。止代谢率:据王培潮等(1983)报道,浙江短尾蝮蛇的静止代谢率(或标准代谢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即随环境温度升高而代谢率增加,耗氧量也增加。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则代谢率降低,耗氧量也随之减少。此种现象与一般爬行动物的代谢相似。蛇类代谢的这种特点是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因为蛇类作为外热源动物,主要依靠吸取环境的辐射热来提高体温与提供机体代谢的能量,因此蛇类的静止代谢率与环境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新生仔蝮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同样亦是如此,只不过比同季节成年蝮的代谢水平高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