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蛇的复杂活动规律

中国较大的养蛇合作社?     养蛇实战技术教程,在家边做边学!
   2014-12-11 25070
核心提示:蛇类的活动有明显的昼夜性和季节性。如眼镜王蛇、眼镜蛇为昼行性蛇类,喜欢白天活动;金环蛇、银环蛇怕强光,喜欢夜间活动,为夜行性蛇类;尖吻蝮、蝮蛇喜欢在弱光下活动,所以早晨、傍晚及阴天

蛇类的活动有明显的昼夜性和季节性。如眼镜王蛇眼镜蛇为昼行性蛇类,喜欢白天活动;金环蛇、银环蛇怕强光,喜欢夜间活动,为夜行性蛇类;尖吻蝮蝮蛇喜欢在弱光下活动,所以早晨、傍晚及阴天是它们的活动时间,称为晨昏性蛇类。

(1)昼夜性蛇类的昼夜活动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往往与蛇类所食的动物有关,蛇类的昼夜活动性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昼出活动:这类蛇一般在白天外出活动觅食,一般以昆虫、鱼、蜥蜴和鸟类为食,这类蛇的视网膜细胞以大单视锥和双视锥细胞为主,适应于白天视物,例如:眼镜蛇、眼镜王蛇等蛇类。

夜出活动:这类蛇一般在晚上外出觅食,一般以泥鳅、鳝鱼或鼠类为食,它们的视网膜的视细胞以视杆细胞为主,适应于夜间视物,如银环蛇、金环蛇等蛇类。

晨昏活动:这类蛇多于早晨或薄暮时外出觅食,这类蛇的食性广泛,它们的视网膜的视细胞二者兼有,如五步蛇、竹叶青、蝮蛇等。

决定蛇昼夜活动规律的因素相当复杂:

  视细胞的类型是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长期演化的结果。

  气温对蛇类活动的规律性也产生影响,例如:眼镜蛇为昼行性蛇类,虽能耐受40摄氏度的高温,但在夏季天热时也常在傍晚出来活动;夜行性蛇类在冬眠前后气温较低时,常在白天出来晒太阳;这样看来,气温与蛇类的昼夜活动规律有一定的关系。

  湿度对蛇类的昼夜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眼镜蛇大多在晴天外出,而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等一般是在阴雨天外出,蛇类一般在天气闷热、雷阵雨前后或久雨之后骤晴,湿度较大时外出活动。

(2)季节性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明显,与此相适应,蛇类的季节性活动也相当明显:一般来说从春末到冬初这一段时间为蛇类的活动时期,蛇进行摄食和繁殖,冬季气温较低,蛇一般就在干燥向阳的洞穴、树洞或岩石缝隙中冬眠。蛇的冬眠是蛇采取的一种度过严寒的消极方法,是蛇对于低温条件的一种适应,在整个脊椎动物的演化上,蛇是比较低等的陆生动物,其组织结构和机能都是很原始的。代谢水平也较低,诸如心脏仅单一心室,血液仍是混合血,无保温功能等,而且皮肤也缺乏保温功能,没有象高等的鸟类及哺乳类由表皮演生出的羽毛或毛发,冬天能形成隔温层,使外界的冷空气不能侵人,从而保持体内的温湿度,所以蛇的体温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叫做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

蛇到秋冬气温开始变冷时,其体温也随之下降,机体的功能减退。据测定当外界温度下降到8~6t时蛇就停止了活动,气温降至3~21时蛇即陷人麻痹状态,如果蛇体温降到-4~-6摄氏度时就要死亡,所以蛇在每年秋末就把身体养肥积蓄足够的营养,然后就钻进地下、树洞或草堆里进行冬眠。在冬眠期间蛇处于昏迷状态,代谢水平非常低,主要靠蓄存的养料来供给自身极其低微有限的消耗维持生命活动,这样一直到翌春的4~5月,天气变暖后才苏醒过来,再回到大自然活动。为了成功地进行冬眠,穴居蛇类和一些具有钻洞习性的蛇类能把洞扩展得更深,可是大多数蛇只能利用天然的裂缝或其他动物选好的洞穴过冬,冬眠场所需要的深度取决于气候和土壤的导热率,洞口的方向,洞的大小,主要风势以及周围植被的性质和数量等。

蛇在冬眠期间,新陈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依赖所积累的肝糖元等营养物缓慢地使用,维持生命的最低需要。关于蛇类冬眠期间生理情况,吴瑞敏曾对福州地区眼镜蛇冬眠前和冬眠期血液某些成份浓度作比较,结果显示如下:

①血糖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在冬眠前显著髙于冬眠期间,分析认为冬眠前眼镜蛇大量捕食,分解体内贮藏的糖元、蛋白质旬体脂,导致血糖和甘油三酯的浓度显著增高,而冬眠期蛇不吃也不运动,血糖和甘油三酯自然地显著降低。

  无论冬眠前或冬眠期,眼镜蛇体内糖元分解产能都以无氧酵解为主要途径。

冬眠前心率显著加快而冬眠期心率显著减慢说明代谢水平明显降低。

  血液中白细胞冬眠前比冬眠期显著提高。

从以上比较可以发现:蛇类在冬眠期生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相应的变化,但是有时由于冬眠前食量不够,营养物质积累不足或蛇体自身不够健康,冬眠的场所不理想等等因素往往造成蛇在过冬时或过冬后死亡。据报道: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冬眠死亡率达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在冬眠期很多蛇类喜欢群居冬眠,往往在一个洞穴中发现有几百条蝮蛇和草原蝰等蛇种一起冬眠,又据报道1960年印度旁遮普邦的某人在一个树洞中发现有2000多条蛇在一起冬眠,而且每条蛇长达1.8~2.1米。

蛇类的冬眠时间依不同种类而不同,如浙江烙铁头冬眠期为11月下旬至第二年4月#,而银环蛇冬眠期为12月至下一年3月初。同一种蛇在不同地区冬眠时间也不同,如银环蛇在广西南宁冬眠期到4月份,而在浙江杭州冬眠期至5月份。而且蛇类进人冬眠期与它的性别、年龄有关,先进人冬眠的是雌蛇,然后是雄蛇,最后是幼蛇。

蛇在生长活动期,有周期性蚁皮现象。

蛇体表面所披的鱗片都是表皮的衍生物,通称角质鱗。这与鱼的骨质鱗片是不同的,蛇的鳞片虽然是覆瓦状排列的,但所有鳞片均与表皮连成一体包围在身体外面,以保护体内器


官,防止体内水分过分蒸发,大型腹鱗兼有爬行的功能。蛇的皮肤缺乏腺体,所以皮肤经常是干燥的,而且表皮容易角质化,变成一层死细胞,因此当蛇体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把已角质化的皮肤蜕掉,重新长出皮肤来,同时鳞片经过一定时间的磨损已残缺不整,也需要换上新的完好的鳞片,可见蜕皮是蛇的生长规律。

蛇蜕皮是有周期性的,大约每年可以蜕次,蜕皮的过程也很有趣,一般先从上下嘴唇蜕起,随后头部皮肤松脱开,这时就和人们脱长筒袜一样,把头部已脱落的皮翻转向外借助粗糙的地面或岩石缝、或树枝的杈口从头部往躯干部慢慢脱下来,最后从尾部末端把整个旧皮蜕掉,脱落的蛇皮在中药中叫蛇蜕,能杀虫、祛风,可治小儿惊风、喉瘰、疥癣及难产等症。

蛇的鳞片虽然都是由表皮衍生的,表皮下面有真皮,真皮内有许多色素细胞,能使各种蛇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它不因蚁皮而改变。各种蛇的特定颜色是因其色素细胞所含的色素种类不同和数量多寡不同形成的,有些蛇的色彩或斑纹非常鲜艳,起着警戒作用。有些树栖蛇体为全绿色,有些陆生蛇体如沙土色或枯枝颜色,与其生活环境的主色彩相近,具有保护色的功能。有些无毒蛇的体色似某些毒蛇的颜色,则有拟态色的意思。

一般地,幼蛇生长速度快,蜕皮次数较多,食物丰富时,生长较快,蜕皮次数也较多。

 
标签: 蛇的活动规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蛇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养蛇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1501397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