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为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活食,极少数蛇类食死的动物。由于蛇类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体型大小各异,处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其捕食的食物亦大不相同。
生物学家根据蛇类捕食品种的多少,将其细分为狭食性蛇类和广食性蛇类两大类。无论是广食性蛇类还是狭食性蛇类,它们均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
1.采食均是整吞
蛇在捕食时,不是将咬住的动物咬碎后一口一口地往下吞咽,而是整体吞食。但它并不因吞吃巨食而引起窒息,这是因为蛇的喉头一直前伸至下颌边缘,可以随时顺利地进行闭口呼吸,根本不受吞食大体食物的影响。如果它捕到较大动物难以吞咽时,便用自己细长身体的前半部把动物缠绕并挤压变细后再慢慢吞食。毒蛇因为生有毒牙,它们捕食较无毒蛇容易些,捕到食物后,●:即把毒液注入被捕获的动物体内或咬住后稍等片刻,一般猎物被咬后2~3分钟即中毒死亡;再从容不迫地从头部开始吞食,也有从咬获部位开始吞食的情况,如虎斑蛇、_上链蛇等。蛇类的消化能力很强,只有动物的毛、羽及角不能消化,从大便中排出。有毒蛇的毒液中含有多种酶,能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所以它比无毒蛇的食量大一些,食物消化的间隔时间也比无毒蛇提前许多。
2.个别蛇吃“腐”食
绝大多数蛇类只捕食活的小动物,对死动物是不予理睬的。仅有个别蛇类除吞吃活体动物外,还喜欢吞食“腐臭”的动物尸体,如办链蛇。人工养殖条件下,是不赞成让蛇吃“腐”食的,以防引发肠炎。
3.因环境“择”食
由于蛇类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大部分野生蛇类喜食各种活体的小动物,但在饥饿时绝大部分蛇类都有吞食同类或别种蛇类的习性,尤其是成年蛇会吞食其幼仔。各种不同种类的蛇,所吃的食物是有区别的,一般根据它所捕食动物的品种将其分为广食性蛇类和狭食性蛇类两大类。狭食性蛇类仅吃某一种或几种食物,如眼睛王蛇只吃蛇和蜥蜴;翠青蛇只吃蚯蚓和昆虫;乌梢蛇只吃青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经驯化也吃泥鳅和小白鼠);还有一种只吃鸟蛋的食蛋蛇。广食性蛇类大多在地面栖居,捕食的范围大,食源也较广泛,如_上链蛇吃杂鱼、青蛙、蟾蜍、小鸡雏、蜥蜴、鸟及蛇,还吃部分死食;灰鼠蛇既食蜥蜴、蛙、昆虫,义爱捕食鸟、鼠和其他蛇类。眼镜蛇除吃上述食物外还吃鸟蛋。
蛇的食物种类并非固定不变,究竟以何类食物为主,与它们所栖息的环境和分布区域有关,如草原蝰在春季以食蜥蜴为主,到夏季蝗虫多时则主食蝗虫。_上链蛇在野外以食蛙、食蛇为主,人工饲养时投喂泥鳅仍能摄食。但人工养殖条件下只能根据它的主要食性喂些力所能及的食饵,如蛙类、鼠类、鱼类、禽蛋及水中游蛇等。限于人工养殖的蛇不如野生蛇天然食饵丰富的缘故,在养蛇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了解所养蛇类的食性,投放它们喜食的食物,尽量达到其营养所需。
4.采食随着季节“变”
大多数蛇类的采食结构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季节不同,蛇采食的食物品种和数量也不同,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原来可采食的动物已长大或没有了,只能选择其他动物来饱腹。再者,不同季节蛇类活动的时间电因所采食动物的活动时间而改变,如乌梢蛇便随着蛙类上岸活动空间而调整自己的捕食时间。春天因蛙类处在交配期,在岸上的时间比较长,乌梢蛇便伞天采食;夏季天热,蛙在傍晚或清晨活动量大,乌梢蛇吃食便改在“一早一晚”;秋季乌梢蛇也是随蛙类活动而改变捕食时间的。
5.成蛇、幼蛇的食·眭差异大
有的蛇类,成蛇和幼蛇在食性上的差异比较大,如极北蝰和蝮蛇,成蛇以鼠类为食,幼蛇则食各种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小动物。
6.消化·陕慢有区别
蛇类消化食物的速度快慢与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在正常情况和一定的温差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蛇的消化速度越快;反之则相反。其进食频率亦与消化快慢有直接关系。另外,蛇类的消化能力非常强,无论吞食什么动物都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只有鸟羽、蛋壳和兽毛不能消化,随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不会造成消化不良。
7.蛇离不开水
众所周知,蛇类的耐饥饿能力比较强,常常可以几个月甚至一年不吃食物也不至于饿死(只是不死而已,健康状况则谈不上)。但蛇类一般都是嗜水动物,除沙蟒、花条蛇等荒漠上生活的蛇类不需要额外饮水外,其余蛇类都需要适量饮水。有水无食的情况下,蛇类耐饥饿的时间相当长;无食义无水的话,蛇类耐饥饿程度则会大大缩短。蛇类蜕皮电需一定的水分,因干燥而蜕不下皮的蛇类,喜欢潜在水中浸泡,离水后很快就能轻松蜕皮。
8.蜕皮时捕食有异
蛇类蜕皮时,陆地生活和树栖生活的蛇类均停止捕食,而穴居生活和半水栖生活的蛇类则照常捕食。这是因为前者觅食以嗅觉为主,视觉为辅,蜕皮时对嗅觉没什么影响,因此会照样捕食,与平时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