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吻蝮体形较大,成蛇体长可达1~2米,有的在2米以上。头呈大三角形,吻端尖而向前上方翘起。背鳞起强棱,并且有鳞孔,头背棕黑色或棕褐色,头侧自吻鳞经眼至口角上唇鳞以上为棕黑色,以下黄白色。由于头侧上半部沿眼睛水平以上色深,不易看清眼球,人们经常误以为其处于闭眼状态。头腹及喉部为白色,散有少数黑褐色斑点。体背面深棕色或黄褐色,顶端在背中线相连,具有15~20块灰白色方形大斑,实际上是体两侧具有深色三角形斑。有的三角形顶尖相互错开,形成不完整的浅色方块。腹面灰白色,两侧有两行近圆形的黑褐色块斑,并有不规则的小斑点。尾背也有灰白色方块斑2~5个,其余为黑褐色。尾下鳞单行或成对的兼有。尾短细,尾尖成角质刺,俗称“佛指甲”,但尾尖无毒。生活于海拔100~1300米山区或丘陵地带,但以海拔300~800米山谷溪涧附近岩石、落叶间或草丛中居多。在瀑布下的岩缝中、路边杂草、茶园、玉米地及稻阳间均有出现,有时还爬入山区住宅内。洞穴多在山区森林的树根旁。系广食性蛇类,以蛙、鼠、鸟、蜥蜴等为食,有明显的食蛇习性。尖吻蝮属晨昏性蛇类,早晚活动为主,对湿度要求高,晚上及阴雨天活动较频繁。卵生,8~9月产卵,产卵数在1l~29枚,雌蛇有护卵习性,孵化期26~30天。出壳一周后的幼蛇便能分泌一定的毒液,且会本能地冲击扑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