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它的生活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蛇类在与它生活条件的相互关系中发展着。研 究蛇类的生态,不仅是为了了解蛇类的生存条件及其生活方式,更重要的还在于掌握蛇类 的生活习性及其活动规律,为利用蛇类和预防蛇伤服务。
蛇类分布很广,遍于亚、非、欧、美和大洋洲等五大洲及太平洋、印度洋二大洋。以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温带次之,寒带最少。水平分布范围,北达北纬67。,南 不超过南纬40°。垂直分布,除各种海蛇生活于海里和瘰鱗蛇生活于河口外,以沿海低地 至海拔1 000m左右为最多,2 000m以上种类很少,较高纪录为4 880m,是温泉蛇。就我 国而言,蛇以长江以南各省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从海洋到陆地,从河流 到高山,从平原到山区,甚至地下都有其踪迹。有水栖、半水栖、陆栖、树栖和穴居。蛇的出 现决定于许多因素,如海拔高度、植被状况、水域条件、食物对象等等。某种蛇是在该种的 分布区内具备它生存所需条件的一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其形态结构必然与其环境条件 和生活方式相适应。
一、穴居生活
属于穴居生活的蛇多是一些比较原始和低等的中小型蛇类,与适应穴居生活有关。它 们解剖构造的特点是:头小,头骨联结牢固;口小,口前方略为突出;眼不发达;尾短;腹鱗 没有分化或不发达。如盲蛇科、闪鱗蛇科,均为无毒蛇。可于晚上或阴暗天气到地面上活 动。
二、陆地生活
大多数蛇类都生活在陆地上,其特点是:腹鱗多较宽大,在地面上行动迅速。如生活于 山区的丽纹蛇、福建丽纹蛇、白头蝰、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山烙铁头等毒蛇;生活于平 原丘陵的金环蛇、银环蛇、蝰蛇、白唇竹叶青等毒蛇;生活于沙漠或戈壁地区的有无毒蛇中 的沙蟒和后沟牙类毒蛇中的花条蛇等。一些在山区、平原及丘陵均有分布的如眼镜蛇、眼 镜王蛇、蝮蛇等,属于分布广泛的毒蛇。
三、 树栖生活
主要栖居于灌木丛或乔木上。体型细长,尾部也细长,适宜于缠绕;眼大,视觉相对较 发达;腹鱗宽大,两侧有侧棱。后沟牙类毒蛇中的金花蛇、绿瘦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属 之。管牙类毒蛇竹叶青和烙铁头也常攀援树木上,但不如前者典型。
四、 淡水生活
主要在水域内活动及摄食。典型的淡水栖蛇类是后沟牙类中的铅色水蛇、中国水蛇 等,生活于静水稻田或水塘中,其特征是体较粗短,尾部也较短,腹鱗不发达,鼻孔位于吻 部背侧。
五、海水生活
终生生活于海水中的主要是前沟牙类海蛇科毒蛇。海蛇均具剧毒,其形态特征是尾侧 扁,鼻孔位于吻背,躯干略侧扁,腹鱗不发达甚至退化消失。无毒蛇瘰鱗蛇也终生生活于沿 海河口地带,其形态特征与海蛇有些相似。
容易造成蛇伤的多是陆生剧毒蛇。毒蛇出没的场所特点概括起来,一是比较僻静易于 隐蔽;二是有食物和水源。野外有鼠类、蛙类的灌木草丛、池塘边、坟墓、石堆等处或山区耕 作地附近、山谷溪涧旁等处常发现毒蛇和出现蛇伤病例,新疆草原蝰多发现于蝗虫多和鼠 洞多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