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蛇类的食性
蛇类主要吃活的动物,包括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蛞蝓、昆虫)到各类脊椎动 物(如鱼、蛙、蜥蜴、蛇、鸟等),偶尔也发现吃死的动物。至于从蛇的胃中发现有植物性的食 物,那是由于蛇所吞食的其他动物(如鸟类)原先吃进植物性食物尚未消化而残留下来的。
每一种蛇都有自己的食性,专食某一类或几类食物。如翠青蛇吃蚯蚓,钝头蛇吃蛞蝓、 蜗牛,眼镜王蛇主食蛇类或蜥蜴类,称为狭食性蛇类。又如蝮蛇、眼镜蛇、五步蛇、竹叶青、 烙铁头等大多数常见蛇类能食多种脊椎动物,称为广食性蛇类。广食性蛇类究竟吃哪些食 物,或以何类食物为主,则往往与其栖息环境和分布地区有关,如华东地区蝮蛇主要吃蛙、 鼠,东北大陆蝮蛇主要食鼠,而蛇岛蝮蛇主食鸟类。
蛇的食物成分并非固定不变,如草原蝰在春季食蜥蜴为主,到夏季蝗虫多时,则主食 蝗虫;又如极北蝰和蝮蛇,成蛇吃鼠类等脊椎动物,幼蛇则食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乌梢蛇在 野外食蛙为主,人工饲养时投饲小白鼠,仍能摄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还可用精肉块填喂 蛇类。
二、觅食方式和摄食方法
蛇依靠嗅觉或视觉找到食物。一般说来,树栖和陆栖的蛇在觅食过程中视觉比嗅觉更 为重要,而穴居或半水栖蛇类则嗅觉比视觉更重要。蝮亚科蛇类多在夜间摄食,颊窝系重 要的觅食“工具”。
捕食方法有好几种,多数在动物跳动于眼前时才捕食。蛇没有四肢,很难捉住食物。无 毒蛇在咬住食物对象后,或者直接将食物吞下去,或者先用自己细长身体的前半部把食物 缠绕,使其窒息而死,再慢慢吞食。蛇类的缠绕动作快得惊人,而且控制得很好。毒蛇往往 以毒牙咬动物一口,待其中毒昏死后再吞食。如蝮蛇发现老鼠,即尾随其后,突然冲上去 咬一口,一般小鼠被咬后2min〜3min即倒毙,中毒严重者很快致死,这时蝮蛇才张大嘴 吞食,经3min〜lOmin吞入胃内。蛇的消化力很强,能很快地消化吃下的食物,只有毛、羽及角等不能消化,从粪便中排出。毒蛇的毒腺是唾液腺演化而来的,毒液中含有多种酶,能 起消化作用。
三、吞食大物体的机制
蛇类能够吞食比其头部周径大数倍的物体,这种吞食技术是它的基本特点之一。那 么,它是如何吞食大物体呢?原来除了几种较低等的穴居蛇类外,一般蛇类,与摄食有关的 骨骼均呈细长状,而且联结灵活,其中包括头和颌部的某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尤其是能动 的方骨,位于上隅骨与鳞骨之间,与上隅骨形成滑车状关节,可以竖起,这样,下颌通过方 骨间连接在脑颅上,而脑被保护在脑颅内,使其不致于受到体形过大而挣扎抵抗着的食物 的影响。左右下颌的前端并不紧连着颏,而是由一条軔带松松地连接着,因此每块下颌骨 都能独立活动,这就使嘴能够极度张开达130°(人的口只能张开30。)(见图2-6-1)。当蛇 咬住食物后,长着向后弯曲的成排细牙的成对的上颌骨、腭骨、翼骨和下颌骨都 可以左右交替地将食物向后推动,与此 同时,蛇的上下颌向前包住食物,使其吞 入食道。由于蛇类的肋骨是游离的,无胸 骨,所以体壁可以高度扩张,加上体壁肌 肉的依次收缩,食物很快被送进胃内。为 了避免妨碍呼吸,蛇的喉头一直前伸至 下颌边缘,可以顺利地进行呼吸,不受吞 食大物的影响,犹如潜水员通过潜水通 气管来呼吸一样。吞食一般从动物的头 部开始吞吃。
四、摄食频率
蛇的摄食频率、消化的快慢和对食 物的需要量不尽相同。活动量、生殖季 节、个体的生理状态以及食物丰富程度均可影响到摄食的频率。冬眠及出蛰初期蛇一般不 摄食,夏秋及冬眠前是蛇类活动频繁及主要的摄食季节。在人工饲养情况下,可以10天至半个月投饲一次。关于蛇的食量尚无完整的资料,据初步观察,蛇在活动季节每月食量至 少达到自身的体重,水的供应不能断。
蛇的耐饥力强可以几个服至1年不吃,如有竹叶青,6月间从山区捕回饲 养,只给水不投饲,过了 5个月,直到11月份才投饲数只青蛙,进入冬眠,安然无恙;又如 一条灰鼠蛇于4月间出洞晒太阳时捕回饲养,只给水,断食4个月,于8月初才饿死;辽宁 大学生物系有-条白眉锦蛇饿了18个月没有饲;国外还有眼镜蛇饿上数年的报道。但蛇 类一次食量很大,如黑眉锦蛇,一次可连食4只〜5只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