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名:寸白蛇、竹节蛇、白节黑、白节蛇、白带蛇、白菊花、团箕甲、寸 三^尹头、铁报应、银脚带、过其甲、节节乌、手巾蛇、洞箫蛇、簸箕甲、断肌甲、雨 拿蛇等.
形态特征:头呈椭圆形,略大于颈部,吻端钝圆,眼较小。体背黑白横纹相间,白 横纹较黑色部分细窄,腹面色白。背鱗平滑,背中央一行鱗片扩大,呈六角形。肛鱗整 片,尾下鱗单行。尾较长,尾端较尖细。全长1 000mm左右。
生活习性:栖息于平原及丘陵地带多水之处。在低矮山坡的稀疏树木或小草丛中、坟 堆附近、山脚、路旁、田埂、河滨鱼塘旁、倒塌较久之土房子下、石头堆下、山区住宅 附近或菜园以及砾石墙脚都曾发现。属夜行性蛇类,白天多潜伏在田埂边或墙脚洞穴中、 乱石堆下,晚上出来活动捕食,常在公路上出现,深夜或黎明前才返回洞内。秋末中午 或闷热天阵雨后的白天也外出活动。在浙江,银环蛇于12月上旬入蛰冬眠,至翌年4月 底5月初才出蛰,常群集越冬。食性广,以鳝鱼、泥鳅等鱼类及蛙类、蜥蜴、蛇类和鼠 类为食,尤食泥鳅、鳝鱼为多。卵生,5月〜8月产卵,产卵数一般5枚〜15枚,多者达 20枚,约45天孵出仔蛇,生长3年后达性成熟。性怯,但较敏感,人稍惊动会采取袭击 动作,并善于张口咬人。
分布:国内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 西、四川、贵州、云南诸省区;国外于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地亦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