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蛇毒是研究蛇毒的首要步骤。蛇毒采集的质量对以后的研究有很大影响。如果 不很好地掌握其方法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导致被毒蛇咬伤或对毒蛇造成伤害,因此本节 就有关问题,分别介绍。
一、目前采毒的种类
凡是能够产蛇毒的毒蛇应该说都被列为被采毒的种类。世界范围内共有蛇达2 700 fc.其中毒蛇约600种,各有各自的特点。由于各地区科学发展的不平衡,加上有的毒 铊分布地域很窄,数量较少,研究得也很少。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供采毒用的毒蛇主要 是各地区的优势蛇种,数量大约为200种。
最早取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治毒蛇咬伤,因为研究各种毒蛇蛇毒的毒理作用可以 为蛇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现在对许多蛇毒的毒理作用、理化性质和某些药理作用已 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已用大多数毒蛇的蛇毒制备了抗蛇毒血清,为蛇伤的治疗做出了很 大的贡献。国内供采毒的毒蛇只有十几种,产毒最多的是蝮蛇。蝮蛇在我国分布很广,数 量也多,但各地区的蝮蛇由于亚种或地区关系,其蛇毒成分有明显差别。东北地区主要 为白眉蝮蛇的乌苏里亚种,其蛇毒基本不含神经毒,而东北地区的黑眉蝮蛇或江浙蝮蛇 (多为短尾亚种)其蛇毒含较高的神经毒,二者有明显区别。采毒较多的蛇种是五步蛇 (尖吻蝮)、眼镜蛇、蝰蛇、烙铁头、竹叶青、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及某些海蛇,其 他毒蛇种被采毒的很少,有时只是为了科学研究而采取少量的蛇毒。
二、 蛇毒采集季节及其管理
采集蛇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用。为了让单位数量的毒蛇产更多的蛇毒,而且又能 维持毒蛇的正常生命,选择采毒季节和确定每次采毒之间的间隔时间以及管理等十分重要。
对于采毒季节的划分,各地区及不同蛇种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毒蛇出蜇后进第一次 食物7天后即可采第一次毒,入蜇前20天至1个月可以采最后一次蛇毒,每次采毒间隔 不少于20天,以25天〜30天为好,否则会影响进食,引起消化不良,以致死亡。平均 每条毒蛇每年可采毒3次〜4次,最多不超过5次。采毒季节一般为5月〜10月份,我 国北方或亚温带地区为6月〜9月份,这一阶段毒蛇比较活跃,气温较高,为捕食旺季, 蛇毒分泌量较多,较好温度为20°C〜25°C。
采毒期间毒蛇的管理主要是注意蛇的健康状况,并且应该没有口腔炎或其他疾病。孕 蛇在产卵(仔)前后不应采毒,一般较其他蛇少采一次,目的是防止早产或影响健康。拟 采毒的毒蛇饲养应尽量同步化,即每批采毒日期大致相同,否则会造成有的蛇取毒间隔 过长或过短。采毒前7天〜10天应禁食,但保持供水,必要时要提前抓到待取毒的池内 或箱内,但数量不可过多,以免挤压死亡或影响排毒量。取毒后应尽快地放回原饲养场 地,供给充足饮水,3天〜4天后投放较充足的食物。由于刚取出毒液,影响捕食,投放 过早会引起食后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