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卵的选择
人孵的种卵,一定要新鲜、个大,卵形、卵色正常无破损。存放时间长的卵孵化率低,死亡率高,仔蛇体弱,生长发育缓慢。因此,雌蛇在产蛋期间应经常进行检查,把产下的卵及时放入孵化器内孵化。
由于体质、环境、喂养、管理等方面的种种原因,个别雌蛇会产下少部分畸形卵,这类卵个小、不匀称、色淡、壳薄,不能孵出仔蛇,应及早将干瘪的蛇蛋拣出,不要为此浪费时间。畸形的鲜卵虽不能人孵,但可以食用或药用,吃法跟鸡蛋一样,煮、煎均可,就是放汤喝稍有腥味,口感不理想。
2.蛇蛋的人工孵化
人工孵化蛇蛋大多采用缸孵法(陶缸)或箱孵法(木箱),这两种孵化方法只是孵化工具的不同,操作技术和孵化出壳率都是一样的。
可根据蛇蛋的多少来决定缸(箱)的大小。孵化前,先将缸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在室内或室外均可,但不能放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缸内先铺垫30厘米厚的经过消毒处理的垫土(沙与土的比例为3:1,消毒方法是将土直接放在阳光下曝晒或用火炒热即可)。湿度以手捏沙土成团,松开后沙土即散开为原则。然后将蛇蛋横排于缸底的土面上,蛇蛋切忌竖直排放,会影响正常的出壳率,严重的会导致幼蛇死于卵壳内。蛇蛋一般排放到离缸口约30厘米为宜,为了使蛇蛋保持新鲜湿润,可在蛇蛋上覆盖一些苔藓或荷叶、梧桐叶等,覆盖物于枯后应及时更换新鲜的,于缸沿上吊挂一支于湿温度计,每周检查2~3次,使孵化温度保持在20~32℃,相对湿度60%~80%。最后将缸口用木板盖好或用纱窗网盖好,沿缸沿用细绳扎紧,以防老鼠、蝎子、蚂蚁等小动物对蛇蛋的侵害。温度过高时,应把缸盖及时掀起透风几小时;温度过低时,宜将缸移到阳光下晾晒,但不能让蛇蛋接受强烈阳光的直接曝晒。当缸(桶)内的温度低于17℃时,可用旧衣服、麻袋或木盖等将缸口(或桶口)盖上保温。温度高于25℃时,可往孵化缸内洒些水,但注意不要用水清洗蛇蛋。
为了使孵卵缸内温湿度均衡,胚胎适当运动,每隔7~10天翻卵1次,若天气特别闷热,可2~3天翻卵1次。卵在翻动时应轻搬轻放,避免挤压与剧烈振荡。未受精的卵或死胎的卵放置较久后会变质而破裂,其溢出物污染其他卵,可使其他卵受到影响,所以在人工孵蛇蛋过程中要注意进行验蛋,密切注意各卵内胚胎的情况。检查蛇蛋的方法可在一木板上挖1个比蛇蛋略小些的孔,把卵放在孔后,对着灯光或阳光观察。正常的卵胚可以看见脉管呈网状。如果蛇蛋表面呈现的脉管不是网状,而是斑点状,1周后斑点不扩散,半月后卵壳变硬,随后卵壳外出现霉点,这种卵胚属于中期死亡,应予检出;如果卵胚无脉管,在l周内发霉、干瘪,那么这种蛇蛋属于未受精卵,也应及时淘汰。
蛇蛋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后,卵内的胚胎已完全发育成熟,即将孵出仔蛇。各种蛇类卵的孵化时间各不相同,同时与孵化条件也有密切关系。大多数蛇类在产出蛇蛋后,如孵化条件适宜,孵化时间一般在l~2个月,如银环蛇孵化期为40~48天,眼镜蛇为50天,百花锦蛇为40~55天,尖吻蝮为26~32天,乌梢蛇为60~65天,玉斑锦蛇为52天,灰鼠蛇为65天,赤链蛇为52天,黑眉锦蛇为55天左右,王锦蛇为55天。
人工孵化蛇蛋的过程中,掌握好温湿度是关键。一般蛇蛋的可耐受温度是17~32℃,超出此温度,胎蛇死亡率会逐渐增高。幼蛇大多在20~27℃发育、生长良好。相对湿度以保持在70%~80%为宜,若湿度低于50%或超过90 9/6,蛇蛋将面临干瘪或霉变状况。所以,在孵化过程中,必须人为地保持良好的孵化环境,如通风良好,有一定的光照,保持缸底土层的适宜湿度等。规模较大的养蛇场,较好采用现代化的孵化设备。
3.仔蛇孵出
蛇蛋胚胎经过完整的孵化期在其卵壳内形成仔蛇。仔蛇多在夜间出壳,将要出壳时,可见孵化处的沙土面上有潮湿状并相继出现泡沫(卵壳破裂,卵内液体外流所致)。仔蛇临近出壳时以吻端的卵齿将卵壳划破约1厘米长的破碎口,有的还可划破多个破口,并伴有泡沫样的液体溢出,沙土面上也见有泡沫液体。其后便见仔蛇漏出小蛇头,有少许惊动便缩回壳内,如此反复多次,待慢慢适应后,方才将头继续外伸,呈连续摆动状,随即全身爬出壳外。据不完全统计,仔蛇约经过20~24小时才完全出壳。刚出壳的幼蛇体形与成蛇一样,可迅速爬行,活动敏捷,用手触之当即冲击扑咬。毒蛇的仔蛇刚孵出时咬人,就能发生中毒症状。
初出壳的幼蛇,其腹部下面有一长约5厘米左右的脐带,脐带在爬行时会自动蹭掉,亦有在脱壳时挣断脐带。脐带脱落后,脐孔自行封闭,脐孔位于肛门前29~32腹鳞处。初出壳的仔蛇通常全身附着黏液,尤以体后段居多,常见其全身粘有沙粒现象。约10~20分钟后黏液会自然干燥,沙粒随之脱落,仔蛇则显得全身光滑,但活动频率明显削弱,少有扑咬行为,常呈蜷曲状态,与成蛇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