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蛇毒 肌肉毒性的检测方法

   
   2015-04-05 2960
核心提示:肌肉毒素产生的作用可因不同来源、不同剂量、不同注射途径和不同试验动物而不 同。轻者仅引起局部水肿;重者可以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可引起全身肌肉受影响的 症状,发生肌红蛋白尿。局部组织损伤也是蛇伤临床上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许多蛇伤患者 经过治疗虽然免于死亡,但却由于组织损伤而造成肢体残废,甚至不得不截肢。

肌肉毒素产生的作用可因不同来源、不同剂量、不同注射途径和不同试验动物而不 同。轻者仅引起局部水肿;重者可以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可引起全身肌肉受影响的 症状,发生肌红蛋白尿。局部组织损伤也是蛇伤临床上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许多蛇伤患者 经过治疗虽然免于死亡,但却由于组织损伤而造成肢体残废,甚至不得不截肢。过去对蛇 毒引起肌肉坏死的研究比较少,主要由于缺乏理想的实验方法。近年来国外对蛇毒肌坏死 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分离纯化了几种作用专一的肌肉毒素和找到了一些 能够定量检测组织坏死程度的方法与指标,引人注目。

早期对组织坏死的研究主要通过光学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描述,但在观察前都 要将试验动物处死并制出能供观察用的样本,这种方法不但工作量大而且不能应用于临 床。尽管如此,这种方法仍然是目前常用的经典方法,因为它有准确可靠的优点,适用于各 种来源和性质的肌肉毒素。测定时一般把蛇毒或组分注射到小鼠的后腿肌肉中,过一段时 间处死动物进行显微镜检测或电子显微镜拍片。这种方法可以做定性测定,也可以通过计 算坏死和正常肌细胞的比率来作定量测定。例如Fukami给家兔注射黄绿洛铁头蛇毒,把 中毒肌肉做成组织切片,用显微镜检查然后计算肿胀和坏死的程度。另一种是利用组织或 肌肉坏死引起的血清某些酶活的变化来进行测定,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临床。肌酸激酶 (CK)或磷酸肌酸激酶(CPK)是存在于细胞浆中的重要酶类,它们早已用于临床诊断组织 损伤性疾病,如肌萎缩症和心肌梗死。对于是否可以用CK或CPK的水平测定蛇毒肌肉 毒素的作用强度,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

Sakamoto等(1968)报道,注射黄绿珞铁头(T. FawowWcfo)蛇毒后动物血清CK水 平升高,而肌肉CK降低。Nakada等(1980)报道,血清CK水平与毒蛇咬伤后经历的时间 以及排毒量呈正相关。Nakada等(1984)为了探索蛇毒引起的血清CK值升高是否可以用 作肌坏死的定量指标,比较了几种蛇毒引起的坏死程度,同时也检查了抗蛇毒血清对肌肉 损伤的影响。结果发现血清CK值随注射毒量及坏死程度(显微镜下观测)成正比例地上

升。在所比较的9种蛇毒中,眼镜蛇科蛇毒比响尾蛇科蛇毒引起更高的CK值和更强的肌 肉坏死作用。如加抗蛇毒血清预处理,CK只在开始阶段升高,以后明显下降。这表明抗 毒血清具有中和作用,但并不能立即中和局部伤口上的全部蛇毒。Gutierrez等用6种蛇毒对大白鼠作肌肉注射,研究其肌坏死的作用,发现它们的作用方式相似,

都能使细胞内的结构发生变化。有些蛇毒产生的形态学方面的变化与血浆CK浓度升高 相关。Gutierrez等从蛇毒中分离的碱性PLA2,其肌溶活性也与CK浓度 有关。

也有人反对用CK水平来测定肌肉毒素的作用强度。Morrison等(1983)发现给小鼠 注射某种蛇毒,CK值的水平不规则。Ownby等(1982)应用CK水平来测定草原响尾蛇 (C. wWcfe wWcfe)蛇毒肌肉毒素a引起肌肉坏死的程度,他们发现注射毒素后CK水平 出现两个峰值,第一个峰与毒素刺激肌肉收缩有关,而与肌肉损伤无关;第二个峰与肌肉 病理变化呈正相关。因此,他们认为用CK水平测定肌坏死程度应该谨慎。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尽管用血清CK水平衡量肌坏死程度有一定局限性,但对 大部分肌肉毒素是适用的,这将大大有利于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假如毒蛇咬伤的肌肉损 伤在早期就能定量测定,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就有可能大大降低残废率和截肢率。

Hayes等(1986)以培养的新生鼠肌管细胞为材料研究了从草原响尾蛇(Crote/w 蛇毒中分离的肌溶毒素Myotoxin I的作用。肌管细胞正常情况下只有 小部分作无规则的收缩,但加18. 5nmol/L毒素后,大部分的肌管细胞都产生收缩作用, 这给该毒素的检测带来方便。如能用相似的方法检测其他肌溶毒素的活性,将是肌溶毒素 检测方法的一次革新。

过去研究蛇毒的肌肉毒性都是用粗毒,因为没有分离出特异作用于肌肉的毒性组分。 另一方面要检测某种蛇毒是否具有肌肉毒性也只能用粗毒。String等(1971)报告了泰国 眼镜蛇毒与草原响尾蛇毒对小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他们用电镜观察到整个肌纤维 及其成分发生退行性变,肌丝融合成块,肌管消失,线粒体肿胀成空泡,其中包含一些细胞 碎片。退变的肌纤维变成一个低电子密度的团块,含有少数细胞残骸,周围是一些质膜的 痕迹。非洲的剧毒蛇加蓬咝蝰也损害肌肉,它能使肌肉的琥珀酸脱氢酶完全失活,肌纤维 内部空泡化,肌肉横纹消失。Gutierrez等(1983)用6种CoraL Sna虹蛇毒对大白鼠肌肉注 射研究其肌坏死作用,发现它们的作用相似,都能引起肌坏死,细胞内的结构都发生变化。 其中有些蛇毒引起肌坏死的同时也使动物血.清中CK的水平升高。Melo等C1988)发现巴 西矛头蝮蛇毒能够从离体小鼠或蛙肌肉组织肌浆中释放和 LDH。在无Ca2+的介质中也有作用,这说明该毒的作用与PL A2活性无关。但肌溶作用可 以被某些动物如双子宫袋鼠等的血清、负鼠血清中提取的酸性糖蛋白和肝素抑制,肌溶作 用可引起CK水平上升。抑制作用可能因为血清中的酸性组分或肝素与碱性的肌溶毒素 形成复合物造成的。Ownby等(1988)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 3种不同蛇毒对大白鼠肌肉组 织的作用,并对它们的作用方式进行分阶段描述。这3种蛇毒为草原响尾蛇 、西部菱斑响尾蛇和眼镜蛇。注射蛇毒后0. 25h到 4周每隔一定时间检测一次。不同蛇毒由于含有的肌坏死成分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例如 含有肌溶毒素的蛇毒产生的肌坏死作用与纯肌溶毒素产生的作用相似;含有出血毒素蛇 毒产生的肌坏死作用与纯出血毒素产生的作用相似。但是它们的作用都可以分成四个阶 段:第一阶段为注射毒后15min〜180min,被影响的肌细胞所处的状态不同,与粗毒中所 含的肌坏死组分有关;第二阶段为注毒后6h〜24h,这时受损的肌细胞进一步加剧,但各 种蛇毒有各自的特点;第三阶段为注毒后48h〜96h,这时所有受损的细胞都达到相同的 病理状态——坏死,这个阶段,各种蛇毒的作用相同;第四阶段为注毒后1周〜4周,这个 时期,坏死的组织部分或全部恢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蛇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养蛇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1501397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