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使它的体温能保持在维持生命系统平衡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影响到蛇类的活动规律,因此就产生了冬眠和夏眠
(一)冬眠
蛇的冬眠期一般从11月至次年4月,但也有12月初才开始冬眠.次年3月初就出蛰的。随着寒冷地区的北移,其冬眠期也随着延长。冬眠期的长短取决于寒冷季节的长短和严酣程度。这时,蛇的新陈代谢降至最低水平,所消耗的能量用以脂肪形式储存在体内的营养物质来转换。
冬眠前的10月、11月,各种蛇都四处觅食,吃得膘肥体壮,在体内积蓄了充足的营养以后,才选择干燥、温暖的洞穴居住,进入冬眠。为了提高冬眠期间的温度,往往几条、几十条甚至几百条同种或不同种的蛇同聚一个洞穴中冬眠。有时还与它们的对头如鼠、蛙、蟾等动物同柄一穴,可谓“敌我不分”。
冬眠期间,蛇的活动和代谢降到最低程度,也不到外面捕食,这时蛇体缩成一团,体温下降,以此度过漫长的冬季。蛇类通常在6℃~8℃时停止活动,进入冬眠状态。5℃以下便人蛰冬眠,当外界温度下降至2℃~3℃时,蛇就处于麻痹状态。如果蛇的体温下降到一2℃以下时或外界气温下降到一5℃以下时,便会冻死。
冬眠期间的蛇因不活动,不出洞,一般不会发生咬人的情况。但如果有地震发生及周围环境温度突然升高时,蛇可以惊醒而提前出洞,甚至伤人。所以如在寒冷的冬天发现蛇大批地出洞,则要考虑有强烈大地震的发生,并防止其伤人。
(二)夏眠
夏眠也是蛇类对自然界的一种本能的适应行为。与冬眠特点相似,处于夏眠的蛇类隐蔽于阴凉干湿适中的洞穴中,不食不动,基本与冬眠状态一样,只不过夏眠期间的蛇“各自为阵”,不会团聚在一穴而已。
夏眠多见于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南方蛇类,在炎热的夏季,当气温升至30℃以上时,蛇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变得十分恶劣,蛇为了适应外界的环境使之能继续生存,便转入地下洞穴之内,深居简出,进入休眠状态,以度过炎热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