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能够分泌蛇毒的毒蛇都可以说是被列为采毒的种类,国内目前现供采毒的毒蛇就有几十种。根据文献资料统计来看,我国常见的毒蛇以眼镜王蛇和五步蛇最多,但蝮蛇却是产毒量最多的毒蛇。因为蝮蛇不仅在我国分布很广且数量多,已成为蛇毒研究单位的主要首选毒源。
采毒数量稍稍逊色于蝮蛇的还包括有眼镜蛇、蝰蛇、烙铁头和金环蛇、银环蛇以及竹叶青等某些海蛇类。而其他毒蛇种类被采毒的机会很少,那是因为为了科学研究才采取少量的蛇毒,就像是赤练蛇和虎斑游蛇等。
2、蛇毒究竟在哪个季节采集才算好?采毒的时间应间隔多久?
蛇毒的采集主要是为了应用。为了让人工饲养的毒蛇产出更多的毒,且又能维持毒蛇正常的生命,如何选择正确的采毒季节,确定每次采毒的时间间隔能够十分重要,意义长远。采毒季节的划分,各地区和不同蛇种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存在。比如说我国北方或者亚温带地区为6至9月份,因为这段时间气温比较高,大多为25至30℃左右,这段时间是毒蛇的活跃期和捕食旺季,因此它的分泌量也较多。每条毒蛇每年平均可采毒3至4次,最多不能超过5次,否则会影响其进食的状况,严重者会因其被采毒而致死。正常情况下毒蛇出蛰后,约第一次进食后的第7天才可进行第一次采毒,入蛰前的20至30天才可进行最后一次采毒。每次采毒的时间间隔是不能少于20天,以25至30天为较好,体弱者平均35至40天采一次或者干脆一年采2至3次。
3、采毒期间的毒蛇应该怎么管理?
在人工养殖的毒蛇采毒期间,主要的管理就是注意蛇的总体健康状况。比如说检查其口腔是否患有口腔炎或者是其他疾病。应当注意的是,孕蛇在产卵(仔)前后不应该采毒,一般而言较其他毒蛇少采一至二次,其目的则是防止早产或是流产等影响母体健康的情况出现。
在饲养的过程当中,用于采毒的毒蛇应量同步化且每批采毒日期要大致相同,否则会造成采毒时间参差不齐,难以掌握。采毒前的7至10天应该禁食,但需要供应水,必要时则要提前抓到待采毒的池内或箱内,数量不可过多,以免造成挤压死亡等影响排毒量。采毒之后应尽快放回原饲养场地,不宜变换心的饲养场地。等3至4天之后再投放充足的食物以及饮用水,投放过早将会影响其捕食以及食后消化不良。
4、冬季可以采毒吗?
其实毒液的分泌与捕食密切相关,毒液的生成及分泌也有一定的规律且季节性较强,在温度较高的捕食旺季生成较多,而在冬季也就是蛇类的冬眠期则会停止生成和分泌。这也就是毒蛇不能在冬季采毒的主要原因。有些不负责的单位或是专家所说的“毒蛇一年四季均可采集毒液”的说法与广告,是不具科学性质的,是错误且虚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