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散养型
如海岛放养。浙江省定海县下园山岛曾经将蝮蛇和竹叶青蛇放养在岛上,以海水作隔离屏障,蛇无逃失。经过3年时间,不需人工投喂饲料,蝮蛇在岛上繁殖数量明显增多,生长发育良好,说明下园山岛是蝮蛇生活的理想环境。蛇类仍处于野外生活状态,只要食物丰富,敌害少,气候适宜便会繁殖发展。
2.半散养型
建拟态蛇园。以各种行之有效的屏障(如围墙),将一定面积的场地围起来,在园内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补充以人工条件.造成蛇类生活的良好环境。如园内有树林、草地、水流、石山,并有相当数量蛇的天然饲料动物,如蛙、雀、鱼、昆虫等;再补建适合蛇类栖息、繁殖和越冬的蛇房和人工饲料室。从野外引捕种蛇放养在园内,其经济效益明显超过全散养型。
3.家繁外养型
在我国有些地方,采取人工饲养种蛇,人工控制其发情交配、产卵孵化、幼蛇饲养等,当幼蛇能独立生活之后,再放养到野外山地、丘陵、草场等适合蛇类生活的地方,任其自由采食、,生长发育,直到成为成年蛇后,再捕捉回来集中采收蛇产品。
4.全控制精养型
这是生产率较高的养蛇方式。以砖石、水泥和金属材料修建围墙和系列化圈舍、窝穴、饲料加工设施等;蛇的饲养、繁殖和产品采收、加工等全都在高密度、机械化的人工控制下进行。这种养蛇形式与拟态蛇园相比,生产场地面积大大缩小,饲养密度与生产水平都大为提高。另外,还可以有蛇毒制剂工厂、蛇伤医院等配套企业,形成深加工、高效益的系统生产体系,这在全国已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5.暂养型
以蛇笼、蛇箱和蛇圈等小型饲养设施,进行成蛇饲养。这种养蛇形式多用于科学试验,特别是蛇病治疗研究,所以学校和科研单位建的较多,有些以采毒为目的的专业户或单位,也采用了这种实际是破坏资源的暂养方法。全国各地有很多采收蝮蛇产品的专业户,甚至集体或国营单位,在蛇的活动期间,将蝮蛇采捕或收购回来,采集蛇毒;在蛇的冬眠期到来前再放回野外。这种饲养方式往往由于掠夺性超量采蛇毒,导致蛇体极度衰弱,有的在活动期即死亡,有的在越冬期大量死亡,造成资源逐年减少,甚至影响生态平衡,即蛇少鼠多,不仅影响到农、林、牧业生产,传染病(如“急性出血热”)也增多了。另外,我国沿海有几种海蛇数量很大,毒性很强,经常随鱼而被捕获,用于蛇毒生产,也存在对海蛇的暂养过程,多采用笼、箱及小圈密集暂养,如果采捕不当,也会破坏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