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蛇骨骼的正常生长,和饲料中钙、磷及维生素D的供应有密切关系。饲料中钙、磷不足或是两者之间的比例失调,则骨骼变得疏松脆弱,幼蛇可患软骨病或佝偻病。通过食物供应,使幼蛇血液中钙、磷含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又有足够的维生素D,骨组织就可沉钙、磷;反之,若动物血液中钙、磷含量不足或缺乏维生素D,骨骼中的钙、磷则消融而出,致骨中钙、磷含量降低。
![](http://www.800688.cn/skin/default/image/lazy.gif)
幼蛇生长期的饲料中,不但要求钙、磷含量充足,而且二者含量的比例应该适中,才能保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幼蛇生长初期,钙磷之比应为(1.5—2):l;生长后期,则应为(1~1.2):1。
![](http://www.800688.cn/skin/default/image/lazy.gif)
动物肠道中的pH偏碱性,在这种碱性条件下,饲料中的磷酸钙溶解就少,如果饲料钙含量过多,可使肠道中饲料钙离子和磷酸根结合形成更多的不溶解的磷酸钙,钙、磷被幼蛇吸收的量就相对减少了。因此,饲料中的钙、磷应按以上比例供给为宜。
给幼蛇沐浴日光,可提高其体内的钙、磷。这是因为阳光照射下,可促使其皮肤中的7一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调节幼蛇机体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在蛇体内的沉积,加速骨骼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