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种类繁多,颜色各异,有的绚丽多彩,引人驻足;有的颜色灰暗,很不起眼。但是,每种蛇均具有特定的皮肤颜色。蛇类的肤色一般与其生活环境的背景色调相近,如有些树栖蛇体表呈绿色、浅绿色或灰色;有些陆生蛇体表呈沙土色或枯树枝色,故将这些具有保护功能的肤色称为保护色。有些无毒蛇体色似毒蛇的色彩,称为拟态色。
蛇类具有周期性蜕皮的特点,但其肤色不会因蜕皮而改变。有的爬行动物的皮肤还具有变色功能。
动物细胞内常见的色素有:黑色素,动物组织内呈黑色、棕色或黄色;类胡萝卜素,从植物体获得,呈黄色、橙色或红色;其他的色素还有蝶啶、眼色素、黄素、嘌呤等。
动物的变色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细胞所含色素的增、减而引起的动物皮肤色泽变化;另一类是色素在特殊细胞,即色细胞中扩散或集中而引起的变化,是动物机体对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光线等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一类变色称为生理性变色。如某些爬行动物,当环境温度升高到35~45℃时,动物的肤色就变浅,温度降到1~5℃时,颜色就变深。湿度对动物的皮肤颜色亦有影响,如在潮湿环境里颜色变深,在干燥条件下变浅。光线对动物的变色是最有效的刺激,如钝口螈,幼体身长1.5。5 cm时,在黑暗环境里颜色变浅,在光亮处变深,这种反应是不通过眼的变色反应。当其长到5 cm以上后,在黑暗中颜色变深,在光亮处变浅,这是一种通过眼的继发性变色反应。某些动物的变色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