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牙是一些空心小圆锥状的端生牙,长度较短。这些牙着生于左右腭骨上,各有7~8个,每个牙的外侧有小的副牙2个。生于左右翼骨上的各有15或16个,每个牙的外侧有小的副牙2个。生于左、右齿骨上的各有14~16个,每个牙的内侧有副牙2个。生于左右上颌骨后方的各有1个,每个牙的外侧有副牙2个。这些牙的末端尖锐,且向后,这样便于引食饵入口中,也可避免食饵从口中逸出(图14_40,图14-41)。
(2)毒牙是着生在毒蛇上颌的大型牙齿,明显区别于其他细小的普通牙齿。毒牙又因毒蛇种类的不同,其着生的部位和牙的形态亦各异。因此,毒牙亦是毒蛇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毒牙的形态和着生的位置,可将毒蛇分为沟牙类和管牙类,前者又可分为前沟牙类和后
沟牙类(图14_42)。
图14_40普通牙与副牙的位置关系(一)(右齿骨)
图14_40普通牙与副牙的位置关系(一)(右齿骨)
图14—41 普通牙与副牙的位置关系(二)(右腭骨、右翼骨)(吴瑞敏)
图14_42霉蛇的霉牙
前沟牙是着生在毒蛇上颌前端的2枚(左右各一)大型毒牙。前沟牙的沟很深,沟缘几乎封闭成管状,牙基部与毒腺导管相连,一旦咬人或动物,必然一咬即释放毒液。因此,这种毒牙的杀伤力极强,被咬者极易中毒,眼镜蛇科和海蛇科(现归眼镜蛇科)均属前沟牙类。后沟牙则是着生在上颌后端的2~4枚较大的毒牙,牙上亦有纵沟,但不及前沟牙的深,且位置在上颌后端,毒牙很难咬中被咬者。虽然其毒液的毒性不弱,但被咬者不易中毒,游蛇科中的颈槽蛇属和林蛇属为后沟牙类毒蛇。
管牙是着生在上颌前端的2枚(左右各一)最完善的大型毒牙。不同于前沟牙的是,此类毒蛇的上颌骨较短,牙较长,牙管密封,牙基连接毒腺导管。咬物时毒液可一滴不漏地注入咬者的体内,使之立即中毒。由于管牙较长,平时牙尖向后倒卧在口腔背壁,其外包以牙鞘,当张口咬物时,牙从牙鞘中露出竖起,如注射针头一般刺人被咬物,这种毒牙更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蛇类的牙没有齿槽,为侧生齿,所以易脱落。因此,蛇类有定期换牙的适应性。毒牙后方有一个接一个(一般为2~4枚)的辅牙或替换牙发育着。当毒牙脱落或被拔去时,最前面的一枚辅牙即补上,这就是为什么拔除毒牙的毒蛇还能咬死人的原因。
毒腺导管由毒腺前部向前延伸形成,是与毒牙基部连接的管道。毒液就是经由它排出,而注入被咬者体内的。根据毒牙的类型,可以初步鉴别毒蛇的类群。详见表14_4。
表1 4_4依据毒牙类型鉴别毒蛇的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