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由毒腺分泌,并储存于毒腺的腺腔之中。当毒蛇猎物时,在有关肌群收缩的挤压下,经过毒腺导管由毒牙注入猎物体内,称为排毒。毒蛇的排毒直接影响着受害者的生命。据文献报道,全世界每年蛇伤致死的人数约40万人,这主要以旧的统计数字为依据,所以每年被蛇咬伤的总人数必定不少于甚至超过40万。我国每年被咬伤的病人超过1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约1万人。蛇伤中毒的严重程度往往与注毒量的多少和蛇毒毒力大小等有一定关系。注毒量是指毒蛇一次注入猎物体内的毒液量。由于受毒蛇的种类、蛇体的大小、毒蛇及毒腺的生理机能状态、毒液的储存量以及毒液生物合成的速率等的影响,注毒量的研究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能直接研究注毒量的方法。为了尽快了解毒蛇的排毒量及其规律,在实验室通常采用咬膜法或配以电刺激以促使毒腺中储存的毒液尽量排出,此排出量称为排毒量,也就是指毒蛇一次咬物后所排出的毒液量。因此,排毒量也可以表示毒腺中可供利用的毒液量。一般来说,与同种蛇类相比,排毒量的大小与蛇体大小、生存环境、生理机能、营养状况以及采毒季节、频率等因素有关。排毒量大,其注毒量也大。因此,测定毒蛇的排毒量对于临床上蛇伤伤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关排毒量的测定、排毒量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将在有关蛇毒的采集及加工的章节中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