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脊椎动物,是水中生活的动物。低等的圆口纲和 鱼纲,仍然保持着祖先的水生生活方式。在距今2亿8千万 年前的泥盆纪,由古代总鳍鱼类登陆演化形成的两栖纲,是脊 椎动物由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的过渡类型。为什么说它们是 过渡类型呢?因为这些最初由水登陆的动物,还不能完全适 应陆地生活。这主要反映在两方面: (1)成体的皮肤裸露湿 润,必须经常回到水里去或生活于潮湿地方;(2)体外受精,在 水内产卵,在水内发育,有一个在水中生活的幼体阶段。主要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两栖纲还没有能够彻底摆脱对水环境 的依赖。大概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上石炭纪开始出现的爬行 纲动物,是由古代两栖纲的一支演化形成的。它们较完善地 克服了由水到陆环境转变带来的矛盾,所以是真正的陆生脊 椎动物。而爬行纲的进一步演化,则产生了哺乳纲和鸟纲。
爬行纲作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皮肤表层角质化,形成鱗片(撕蜴目和蛇目)或者角质盾 片(龟类),因而能够减少蒸发,以保持体内必需的水分;(2)有 交接器,体内受精 < 产卵于陆上,有坚韧卵壳;在发育过程中 有胚胎膜(羊膜、尿獎及卵黄囊)保证胚胎在自备的水环境(羊 水)中发育;卵黄多,卵内的营养物足供直接发育为与成年动 物相似的下一代,不需经过一个水中生活的幼体阶段。正因 为这样,爬行纲动物才彻底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成为完全适 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爬行纲出现后,由于形态结构的优越性,得到迅速的发 展。在延续1亿3千万年之久的中生代,是它们的繁盛时期。 中生代末期,由于气候变冷而干燥,许多供它们吃的植物的绝 灭,爬行动物逐渐衰落下来,哺乳纲和鸟纲新兴起来。现在生 活的爬行纲只剩下龟鳖目、鳄目、喙头目各有少数种类,和蜥 蜴目及蛇目。
蛇类正是从中生代繁盛一世的爬行动物,在接近于衰落 前演化出来的一支。大多数化石蛇类发现于新生代地层中, 说明在这一时期正是蛇类的繁盛时代。为什么当中生代之末、 新生代之初,绝大多数爬行动物都遭绝灭,而蛇类却能在中生 代之后的“哺乳动物时代”获得繁盛呢?这主要是由于蛇类是 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特殊化的一类动物,它们的体型较小、穴 居隐匿型的生活方式以及耐饥力较强等特点,都使它们当时 在与新兴的哺乳纲和鸟纲的生存竞争中较少受到排挤。
蛇目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方面,四肢退化情况 下的特殊运动方式,和身体细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内部器官的 一系列改变(变细长;成对的器官前后配置或一侧退化);另一 方面,除少数穴居种类外,大部分蛇类适应于吞吃较大的活动 物而发生的变化。这些特点,在本章第二部分“蛇的生活”中 还耍进一步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