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蛇的感觉

中国较大的养蛇合作社?     养蛇实战技术教程,在家边做边学!
   2015-03-23 3570
核心提示:1.视觉蛇眼位于头的两侧。盲蛇科的眼退化为隐于 鳞片之下的黑点,只能感知光亮或黑暗。其他穴居蛇类的眼 也较小,视觉不发达。

1.视觉蛇眼位于头的两侧。盲蛇科的眼退化为隐于 鳞片之下的黑点,只能感知光亮或黑暗。其他穴居蛇类的眼 也较小,视觉不发达。

蛇眼没有活动的上、下眼睑,也没有瞬膜,而有一固定的透明圆膜罩于眼外,所以眼不能闭起来。蜕皮时也要蜕去透 明圆膜表面的角质层。因此,蜕皮前,透明圆膜变浑浊,蛇看 不清楚东西。

白天活动的蛇,眼较大,瞳孔圆形。晚上活动的蛇,瞳孔 多为直立椭圆形,可避免白天的强烈光线,到晚上则散大呈圆 形。大多数夜间活动的蛇,在视网膜和眼球后壁的细胞中有 一种色素物质,叫做结晶鸟便嘌呤,适应于蛇在晚上微弱光线 下也能产生视觉兴奋。

对于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我们人的眼球可以藉晶状体 前后移动和本身曲率的改变,来调节在视网膜上呈像的焦距。 蛇的晶状体几近球形,又不能改变曲率,只能藉晶状体前后移 动调节在视网膜上呈像的焦距。由于这种调节的能力有限,

它看不见远距离的物体,只能看见较近距离的物体。

我们人的眼球后部有一个凹陷,叫做中央窝或视凹,由于 这里的视觉细胞和神经纤维的特殊分布关系,视觉较其他地 方敏锐。蛇除少数树栖种类外,一般都没有视凹,视觉不敏 锐,对于静止的物体不敏感,只对看运动着的物体较有效。典 型的树栖蛇类如绿瘦蛇等,眼的构造较特殊,它们的瞳孔呈一 横的裂缝,差不多占据眼眶的整个宽度。头两侧,恰在眼的前 和后,各有一条较深的凹沟。从吻前方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 可以通过横裂状瞳孔的前角进入眼球,在视网膜后部的视凹 处呈像。因此,典型的树栖蛇类视觉较敏锐,可以看到吻前端 的物体,并能产生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有人认为蛇眼的结构没有辨别颜色的能力;但也有人证 明,有的蛇确能辨别颜色。

(2) 听觉和平衡从外形上看,蛇没有“耳朵”,所以,可能 有些人会提出像“蛇是不是聋子”、“蛇能不能听见声音”这样 的问题。

蛇没有外耳(相当于人的听道和耳壳),中耳也没有鼓膜、 鼓室和耳咽管,只有听骨(耳柱骨)和内耳。蛇的内耳同样由 两部分构成:半规管和椭圆囊,是平衡器官;球囊和耳蜗,属于 听觉器官。但由于蛇没有外耳和鼓膜,所以蛇不能接受空气 传导的声波,也就是说蛇听不出一般所讲的“声音”。蛇有内 耳;中耳的耳柱骨一端连于内耳的卵圆窗(前庭窗),另一端不 连于鼓膜而连于方骨上。这样的结构,使蛇对于地表传导的 振动如人或动物接近的脚步声极为敏感。实验也证明:蛇对 地表的振动产生神经兴奋,而对空气传导的声音则否。所以, 俗话说:“打草惊蛇”,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地震实践中,有些 地区的群众观察蛇在地震前的前兆现象,作为预报地震的参考,可能是因为蛇在洞穴中,对于人还感知不到的地震,已能 事先感觉到,因而发生异常的出洞活动,引起人们的注意。
 

qqdnf36+dnf15116819327+18175843087+谭志雄


 

(3) 舌头、锄鼻器和嗅觉蛇口中经常伸缩的“须”,通常 被许多人误认为是有毒的器官,实际上它并没有毒,而是细长 且分叉甚深的舌头(图1-1)。谈到舌头,又使人联想到它的味 觉功能。原来,蛇的舌头上并没有味蕾,因而也无味觉。为了 说明舌头的功用,让我们先从“锄鼻器”谈起。锄鼻器是腭骨 前方的深凹,开口于口腔顶部前方,它的表面布满嗅觉上皮,蛇细长而分叉的舌经常从吻鱗的缺凹处伸出,它搜集空气中的化 学分子,送入口腔顶部的锄鼻器,产生嗅觉,借以觅食、寻偶或辨 别敌害。蛇的舌头既没有味觉功用,更不是有毒的器官。

 

通过嗅神经与脑相连。显然,锄鼻器是一种嗅觉器官,但由于 它不与外界直接相通,舌头便成了它完成嗅觉功能的必要助 手。蛇的舌头经常从吻鱗的缺刻伸出,不停闪动,原来是在搜 集空气中的各种化学分子,粘附或溶解于舌头的湿润表面上, 再送入锄鼻器中去产生嗅觉。蛇锄鼻器的嗅觉功能特别发达,

 

(4) 颊窝蝮亚科的蛇,如蝮蛇、尖吻蝮(又名五步蛇、蕲 蛇)、烙铁头、竹叶青等等,在头部两侧,鼻孔与眼之N,各有一 个凹陷。因为其位置相当于颊部,所以叫做“颊窝”(阳卜2)^

二百多年前,人们就试图探讨颊窝的功用,也到本nt纟己s 十年代初,才对颊窝的解剖结构弄得比较沾楚。颊w坫i'.颁 骨上的深凹,前端较宽,后端较窄,其内耵一仅25 »米 (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的极薄的膜,将它分为外免和 内室。外室直接开口于外界;内室以一细管通前 小孔通于外面,孔口有括约肌。颊窝膜由细胞组成,

分布来自第五对脑神经(三叉神经)的神经末扪。

有什么功用呢?仍然是一个谜。几年之后,心人非洲产的 响尾蛇(隶属蝮亚科,也有颊窝)作了一个打趣的.妆:设法把 响尾蛇头部的感官都封闭起来,只留颊窝保持原来样子,然启 把用黑纸包着的电灯泡向着它。响尾蛇对之并无反应。但当 将灯泡通电发热,虽然蛇看不见光亮,却引起了警觉;如将发 热的灯泡再凑近一些,响尾蛇便突然射向灯泡。于是人们才 第一次认识到颊窝是感觉温热的器官。20年前,又有人作了 更精确的实验。大家知道,人或动物的肌肉活动和神经兴奋, 都同时产生极微弱的生物电流,其电压极小,仅百分之几伏, 但可以用精密的电压仪测出来。实验采用小量的箭毒使响尾 蛇麻痹,将分布到颊窝膜上的神经之一分离出来,联结于仪表 上,然后以各种刺激去试探颊窝:以没有红外线的光照射、用 有强烈气味的物质凑近、高声、振动……神经都不起反应,没 有生物电流发生。但是,刚刚把发出温热的物体,甚至人的手 凑近颊窝,仪表立即显示出有生物电流出现,说明分布于颊窝 膜上的神经呈现兴奋状态。如果以红外线照射时,神经的兴 奋程度更明显,而且它对于波长为0.01〜0.015毫米的长波 红外线,也就是波长相当于一般恒温动物身体发射的红外线, 表现出最强烈的兴奋反应。实验还发现,响尾蛇的颊窝不仅 能感知比周围气温高的物体,也能感知比气温略低的物体, 其精确度可以察觉出与周围气温只有摄氏千分之几度 (0.003°C)的变化。

现在知道:颊窝的内室以小孔与外界相通,其内保持着 与周围环境气温相同的温度;颊窝外室则朝向发出温热的物 体,以接受它发射出来的热射线。结果,颊窝膜两面的温度不 同,在膜上形成一个温差电动势,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产生 感觉。颊窝不仅能在一定距离内分辨出摄氏千分之几度的温 差,而且还能确定发射热射线物体的位置,所以颊窝又叫“热 测位器”。 颊窝在蛇胚胎发育的晚期才形成,说明它是进化过程中 较晚出现的构造,是蝮亚科蛇类适应觅食的特殊器官,在夜间 觅食时,尤为重要。

蟒科的部分种类的唇鳞或吻鳞上有唇窝,也是热测位器, 可以感知摄氏0.026度的温差。蝰亚科某些种类的鼻孔上方 也有小窝,其功用看来也与颊窝相似。

具有颊窝的毒蛇,如尖吻蝮,夜间有扑火的习性。在这类 毒蛇出没的地区,晚上用“明火”照明行路时,应加以注意,以 免被毒蛇咬伤。

 
标签: 感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蛇伤治疗
推荐图文
推荐蛇伤治疗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1501397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