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蛇的活动规律

中国较大的养蛇合作社?     养蛇实战技术教程,在家边做边学!
   2015-03-23 4180
核心提示:早期,人们根据触摸到鱼、蛙或蛇体时有一种冰凉的感 觉,于是称它们为“冷血动物”,而把鸟、兽称为“温血动物”。其 实并不尽然如此。现在知道,鸟纲、哺乳纲,是藉肌肉活动产 生所需的热,并靠皮肤、毛、发的保护,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 维持恒定的体温,是“内源热动物”。
        早期,人们根据触摸到鱼、蛙或蛇体时有一种冰凉的感 觉,于是称它们为“冷血动物”,而把鸟、兽称为“温血动物”。其 实并不尽然如此。现在知道,鸟纲、哺乳纲,是藉肌肉活动产 生所需的热,并靠皮肤、毛、发的保护,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 维持恒定的体温,是“内源热动物”。另一方面,鱼纲、两栖纲 和爬行纲动物,体内仅产生少量的热,并且由于没有完善的保温构造和调节能力,热很容易散失,需要从外界获得必需的 热,是“外源热动物”。外源热动物的体温,在极大程度上取决 于变化着的外界环境的温度,故又叫“变温动物”。不过,变温 动物也可以通过它们自己的活动习性,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 己的体温。譬如蛇晒太阳、在温暖的石块上取暖等,可使体温 升高;隐蔽于荫凉地方、石下、洞穴中,可使体温下降。皮肤中 的色素也有一定作用,生活在海拔较高地区的蛇,皮肤中黑色 素较发达,可以吸收较多的热。

 

蛇的活动规律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蛇的体温与周围气温相近。但 是,更正确地说,蛇的体温与它所栖息的介质(如土壤、岩石、 树干等)的温度有直接的关系。各种蛇对于环境中温度的变 化,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这是由于长期以来蛇在一定的地区 生活,而历史地形成的。一般说来,蛇活动的最适温度范围是 18〜30

°C。气温低于10°C时,蛇就不太活动;如果将蛇置于 40

°C以上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往往死亡。所以,对于饲养 的蛇,夏天应有遮荫设备,避免阳光长期直射;冬天应预备越 冬洞穴。

1.季节活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寒暑变化明 显,蛇的活动也表现出季节的差异。一般从夏初到冬初为活 动时期,蛇在这一期间摄食和进行繁殖。冬季气温低,蛇一般 多在高燥地方的洞穴、树洞或岩石隙缝中,进入“冬眠”。

冬眠是蛇对于低温条件的一种适应。是蛇类长期以来形 成的一种遗传特性。

不同蛇种,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所以虽在同一地 区,不同种类的蛇冬眠时间并不完全一致。譬如在安徽芜湖 地区,水赤链游蛇和乌梢蛇进入冬眠的时间是10月中下旬, 而赤链蛇和红点锦蛇则在11月中下旬。又如在杭州地区烙 铁头的冬眠期是11月下旬到翌年4月初,而尖吻蝮的冬眠期 则是12月初到翌年3月初。
 

蛇的活动规律



        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种蛇,由于长期适应不同地区的 气温变化,所以虽是同一种动物,但在各地的冬眠时间也有差 别。譬如银环蛇在广西南宁地区(北炜23度左右)于清明前 后{4月初)开始出洞活动,在杭州地区(北纬30.20度)要到 立夏(5月初)才开始活动。又如蝮蛇在杭州地区3月初出洞 活动,这段期间的气温一般已达l0°C左右,而在旅大蛇岛(北 纬39度左右)于4月中已出洞活动,当时气温才5°C左右。

在安徽芜湖观察到红点锦蛇进入冬眠的先后顺序,和性 别、年龄似有一定关系,即较先进入冬眠的是雌蛇,然后是雄 蛇,最后是幼蛇。

冬眠期间,蛇“不吃不动”,这时新陈代谢降至最低水平, 蛇依赖活动季节以脂肪形式贮藏在体内的营养物的缓慢消 耗,来维持生命的最低需要。在芜湖对红点锦蛇越冬期间肠 系膜上脂肪量的变化进行测定,发现整个越冬期间,雄蛇消耗 了脂肪总量的50.7%,雌蛇消耗了总量的46.4%。又如根据 美洲3种蛇越冬期间体重消耗测定,发现成年蛇平均体重消 耗十分之一(0.9〜21.3%),幼蛇平均体重消耗较大,占四分 之一(6.7〜50%)绝对重量的消耗情况是,最少仅1克,最多 达50克。同时还发现,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冬眠,死亡率高 达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34〜50%)。

冬眠时,同种的或不同种的蛇往往几十条或成百条地群 集在一个冬眠场所。据报导,群聚冬眠可以使温度增高1〜 2°C,减少水份的散失,以及有利于翌年春天出蛰后增加雌雄 蛇交配的机会。在蛇冬眠的洞穴内,还经常发现有蛙、鼠等其 他动物,关于它们的同穴现象,还没有比较满意的解释。据说有些蛇并不冬眠;有些蛇虽已进入冬暇,又可因连续 晴天,气温升高,而于中午出洞晒太阳。

根据野外观察,结合解剖在不同月份采到的蛇的胄内容 物,发现蛇全年活动的一般规律是:春末或夏初,于冬眠出蛰 后,多在这段时间寻偶交配,并不摄食,去年越冬以前体内储 存的脂肪,大约有一半消耗于这一时期。摄食最频繁是在每 年的7、8、9三个月,这段时间蛇最活跃。冬眠前1个月左右, 蛇摄食频率减少或停止,此后即逐渐集中于冬眠场所,准备进 入冬眠。

所以,冬季一般没有蛇伤发生,而每年的7、8、9月则是蛇 伤最严重的季节。冬眠前后,蛇伤多发生于蛇冬眠场所的附 近;夏秋两季,蛇伤多发生于蛇摄食活动的地方。

在热带地方,夏季气候炎热、干燥,蛇也进入休眠状态,叫 做“夏眠”。

2.昼夜活动蛇每天的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一般 说来,可以分为3种类型: (1)昼出活动——主要在白天外出 活动觅食,如眼镜蛇、眼镜王蛇等;(2)夜出活动——主要在晚 上外出活动觅食(毒蛇多数是夜出活动);(3)晨昏活动——多 于早晨和薄暮时外出活动觅食,如蝮蛇。

决定蛇昼夜活动规律的因素,似乎也是极为复杂的。

昼出活动的眼镜蛇,夏季天热时也常于傍晚出来活动;夜 出活动的蛇,冬眠出蛰后气温尚低或将入冬眠前天已转冷时, 常在白天曝晒太阳。昼夜活动的改变显然与气温有关。

阴暗天气或冬季光照较弱时,夜出活动的极北蝰也于白 天外出活动;昼出活动的蛇,在夏季中午烈日照射之下也隐蔽 而较不活动。看来光照的强弱对于昼夜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常吃鼠类的蛇,多于晚上出来活动;常吃昆虫、鱼、鸟、蜥蜴的蛇,多于白天出来活动。蝮蛇在华东地区多于晚上捕吃 鼠类;在旅大蛇岛则常于白天缠绕在向阳的树枝上等候捕吃 鸟类。红沙蟒是夜出活动种类,成年蛇吃鼠类,早上7时以后 已躲入隐蔽所;幼蛇吃昆虫,上午10〜11时以前还在外活动。 因此,蛇的昼夜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捕食对象的活动 时间。 %

有人观察到草原蝰于交配#节也整天在地面活动。

昼夜活动与季节变化也有明显的相应关系。草原蝰于3 月末从冬眠场所出蛰后,每天随太阳升起而出洞,差不多整个 白天晒太阳取暖,交配季节也整天活动;6〜7月大量摄食期 间则于晚上和早晨活动,9月末和10月间,停止摄食,常于越 冬地点发现它们整天晒太阳取暖;10月下半月到11月初进 入冬眠。

湿度条件对蛇的活动有明显的影响。譬如眼镜蛇多于晴 天外出活动;尖吻蝮、烙铁头及竹叶青等蛇则于阴雨天活.动较 多。天气闷热将雨,或久雨之后骤晴,湿度较大,蛇多外出活动。

 
标签: 活动规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蛇伤治疗
推荐图文
推荐蛇伤治疗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1501397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