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是用于进行机械通气的一种手段。它能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防止二氧 化碳蓄积,纠正缺氧,为抢救呼吸衰竭的有力工具。目前由于呼吸机的应用渐广,使呼吸衰 竭、心肺复苏等危重病人的预后大有改善,是呼吸医学中重大进展之一。
呼吸机能否发挥作用,一方面与机械的性能、质量有关;另一方面与医务人员对呼吸 机的熟练掌握,正确护理也有很大关系,使用不当反会造成意外后果。
(一) 呼吸机的临床治疗作用、指征和禁忌证
1. 改善通气功能,维持呼吸道通畅常频通气时,由于正压对流可达到足够的潮气 量;高频通气则利用高频率的振动促进对流及气流扩散过程。
2.改善换气功能在呼吸机治疗中采用一些特殊通气方式,如呼气末延长,呼气末 正压呼吸,吸气末屏气等,改变通气/血流比,减少分流。
1. 减少呼吸功能使用呼吸肌后减少呼吸肌负荷,使氧耗量降低,有利于呼吸肌疲 劳的恢复。
由于呼吸机所具有的治疗作用,故呼吸机使用的主要指征有:
① 当出现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所造成的严重急性氧及C02气体交换的障碍;
② 在重大外科手术后为预防术后呼吸功能紊乱也需短暂使用呼吸机;
③ 在某些情况下,可暂时人为过度通气,以降低颅内压或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增 加呼吸代偿;
④ 在某些神经、肌肉疾病中,由于肺活量受限,可应用机械呼吸,以避免肺不张和分 泌物潴留;
⑤ 在有大量咯血、肺大泡、张力性气胸(未进行适当引流时)或重症肺结核易出现播 散等情况下,则应慎重应用,有支气管胸膜瘘时可用高频通气。
使用呼吸机的标准(供参考):
呼吸频率>30次/min,蛇伤呼吸频率<14次/min;
肺活量 <l0ml/kg~15ml/kg;
较大吸气压<_2. 45kPa;
氧分压<8.0kPa(60mmHg)(用面罩给纯氧吸入时);
二氧化碳分压>7. 33kPa(55mmHg)。
根据I型及I型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特点,适当参考上述标准。
(二)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和类型(切换形式)
机械辅助呼吸是应用人工或机械装置产生通气,用以替代、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 动,达到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减轻体力消耗等目的。
呼吸过程中,肺泡通气的动力是来自肺泡内压-口腔开口压间的压差。常频呼吸机的 工作原理在于建立此压力差。根据加压原理,常频呼吸机可分为三类:
1. 定压型呼吸机产生气流,进入呼吸道,使肺泡扩张,随胸、肺被动扩大,呼吸道压 力不断升高,达到预定压力值后,气流中止;或转为负压,开始呼气,此时气道内压力不断 下降,达到另一预定值,气流再次发生。
此型呼吸机多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结构简单,有同步装置。但由于它是以压力为吸气 与呼气的切换指标,因而当气道痉挛、咳嗽,甚至分泌物积聚时,即能增加吸气阻抗、压力 升高,而造成吸气过程的停止,不能保证足够的潮气量,因而对大部分严重肺实质病变的 患者不适用。多用于新生儿通气,或间歇性正压呼吸治疗时。Bird系列等属此型。此型特 点:一是有同步性能;二是潮气量、呼吸频率不能预调。
2. 定容型呼吸机将预定的潮气量送入呼吸道,保证在预定的压力范围内(有压力 安全阀)潮气量不受肺和胸壁顺应性及气道阻力变化的影响。目前用于大多数临床治疗 中,多数以电力为动力,工作性能稳定,体积较大^ Servo900C,Bear!I,Sechrist,国产SC K、m型等属于此型。特点:①无同步性能;②潮气量、呼吸频率能预调。
3. 定时型呼吸机预定吸气时间,潮气量则由吸气流速加以控制,故基本上和定容 型相仿。但由于吸气流速除由机器工作压力所决定外,还受气流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及弹 性阻力)的影响,因而气道阻力及肺顺应性对输入气量有一定的影响,结构简单。VDR I 型和I型(Bird4型),KTH等属于此类。
由于在常频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会给机体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减少机械呼吸对 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近年来用较小的潮气量和较高的通气频率,既能保证适当的通气量, 又能维持较低的气道内压和胸腔内压,因此产生了高频通气。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 由于高频率的振动,大大加速了气体的弥散过程,同时气体在支气管内来回运动时产生偏 流,肺组织非同步扩张,也形成了一些对流。实验结果表明,高频率通气对血管抑制作用 小,对气道和肺无损伤,肺内气体分布更均匀。它可用于ARDS、胸膜支气管瘘及某些手术 操作中,如支气管镜检等。
目前先进呼吸机常带有几种功能,如Servo 900C,Bear I等均属容量切换,但为了安 全,它也有压力切换功能。当病人顺应性降低,此时即可由容量型转为压力切换;当气道内 压力达到一定预定值,即使容量尚未达到,也开始吸、呼切换,以避免气道内压力过高,引 起肺损伤。Servo 900C并可任选容量、压力、辅助通气方式。
近年生产的VDR I、I型则不仅具有切换的常频呼吸,并同时具有高频振荡呼吸功 能,使用更为方便。
(三)呼吸机的工作方式
使用常频呼吸机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工作方式:
1.控制呼吸(Control)呼吸机控制病人的潮气量、频率及吸/呼比,自发呼吸完全消 失。适用于呼吸完全停止或呼吸极微弱者。
2.辅助呼吸(Assistant)呼吸频率由病人控制,吸气由病人吸气动作所产生的气道 内负压所触发,但输入气量则由机器预定值提供。适用于有自主呼吸但通气不足者。
3.控制/辅助呼吸(Control/Assistant)当病人呼吸逐渐增强,由控制呼吸过渡到辅助呼吸时,可采用此种方式作为过渡。
4. 压力支持呼吸(Pressure support)病人在自发呼吸状态下,由于呼吸肌无力,无 法加大吸气幅度,所以采用浅快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功能消耗增加。压力支持呼吸即使用 压力支持,预先观察病人需用多少吸气压力支持下才能达到所需的容量。预置支持压力与 辅助呼吸不同处,当流量降到高峰流量的25%以下时即出现呼吸切换,呼吸频率可以减 慢,通常用于呼吸机撤离、哮喘发作和手术后。
5. 间歇性指令呼吸和同步间歇性指令呼吸(IMV、SIMV) IMV即在一定次数的自 发呼吸后,按照预定的参数,给予一次指令性呼吸,但其在该呼吸周期中,出现的时间不恒 定,而SIMV则同步于患者的自发呼吸。由于呼吸机使用的进步,通气功能衰竭的治疗已 由解除C02上升转移到如何处理呼吸机的依赖问题。IMV、SIMV主要用来进行呼吸机 撤离,它的平均通气压低,肌肉废用少,有助于撤离。
6. 指令式每分钟通气量呼吸(MVV)近年来出现带微电脑的指令式每分钟通气量 呼吸,根据病人需要,自动控制每分钟通气量,如病人每分钟通气量已达预定值,则仍自发 呼吸。如2Vt<Vm,则机器给予辅助。
高频通气则指其呼吸频率大于60次/min,VT<150ml,吸气时间短,为0.001s〜 0.1s。根据频率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1) 高频正压通气(HFPPV):频率为60次/min〜100次/min,吸气时间百分比< 30%,潮气量 < 正常。
(2) 高频喷射通气(HFJV):频率为100次/min〜120次/min,目前国内已有此种喷射 呼吸机生产。
(3) 高频振荡通气(HFOV):频率为200次/min〜900次/min,较高可3 000次/min, 但一般认为在1 000次/min以下已足够应用。潮气量<1死腔量,并通过高频振荡产生气 道内振荡拍击而利于排痰。
目前高频通气在临床的应用仍在研究中,一般认为在ARDS治疗中,其效果可能较 常频呼吸机有效,特别是在大的支气管胸膜瘘存在的情况下,蛇伤呼吸停止并休克时。
(四)特殊通气方式
为了改善气体交换,在常规通气中有时还采用一些特殊方式:
1.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指呼气末气道开口处的压力仍维持高于大气压。它可 增加功能残气量,使肺泡在呼气末不易陷闭,改善通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但由于增加了 气道内压,可使正常肺泡过度充气造成死腔增加,并易造成肺损伤,减少心排量。因此,应 正确了解其生理影响,合理应用。一般用于当吸入氧浓度达40%〜50%,而Pa02仍小于 8.0kPa(60mmHg)时。PEEP可用于自发呼吸,用于自主呼吸时,称为呼气期气道正压。这 时,吸气时,气道压必须降至大气压,故呼吸功能明显增大。因此,在自主呼吸时应提倡应 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整个自主呼吸周期中气道开口处的压力均维持高于 大气压,目前CPAC用于治疗尚能维持适当自主呼吸的某些弥散性肺功能失调患者。如 ARDS,以增加其FRC,改善肺顺应性;也有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
3.吸气末屏气(Pause)在吸气结束时,呼气阀门暂缓打开,此时吸入气流已停止,
但肺仍维持扩张,有利于肺内气体均匀分布。
4. 呼气延长呼气口加一阻力,使呼出阻力增大,呼气时间延长而呼气终末压力仍 降至零,与PEEP作用部位不同。PEEP防止关闭的主要部位在肺泡,呼气延长则主要在 小支气管。
5. 呼气末屏气延长呼气时间,用于心脏手术时,使呼吸暂停于呼气阶段,以利于手 术进行。
6.吸/呼比倒置将吸气时间延长,呼气时间缩短,使平均通气压力降低,并形成内 源性呼气末正压,可用于ARDS等。
(五) 机械呼吸时呼吸道的连接
呼吸机与病人的连接有下述方式:
1. 气管插管近年来应用低压气囊,顺应性好,而气管声带损伤减少,维持时间延 长。由于低压气囊避免了气管损伤,近年试验证明,维持4周〜6周是可能的,并发症在拔 管后常消失。如使用高压气囊则一般能维持3天〜7天,并必须定时气囊减压,以免粘膜 长期受压,血运不佳引起损伤。如插管时间超过1天者,则插管以鼻插较口插为好。鼻插 管较舒适,易于维持正确位置,喉部损伤也少。
2. 气管切开如需很长时间插管的则仍需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易致后期气管狭窄、 无名动脉损伤、气管感染等。
(六) 呼吸机的调节
呼吸机治疗对机体是非生理性的,为了尽量减少它对呼吸及循环的不良影响,需正确 使用。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所致呼吸动力学的改变及病理生理变化,合理地选择各项参数。
1. 每分钟通气量通常由呼出气量表示,一般为3. 5L/min . m2〜4. 5L/min . m2。 但要注意呼吸死腔,以了解实际肺泡通气量。静态死腔是指呼吸机连接患者管道中有重复 呼吸的部分,动态死腔是指正压呼吸时气体受压,橡皮气囊、通气管扩张、延伸,一部分潮 气量未进入呼吸道,这部分量与通气压力成正比。故一般通气量需较正常生理需要量高出 20%〜50%。通气量调整最后依据血C02水平,通气量应逐渐增大,使血(:02逐渐下降, 避免过度通气。
2. 频率和潮气量通气量是由频率和潮气量来决定。为达到一定通气量而又适合病 人的实际生理因素,应根据病人的呼吸动力学改变进行调节。如顺应性降低的患者,则可 选择频率稍快,潮气量较小,避免通气压力增大过多。反之,对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则应选 择潮气量大,频率慢的呼吸,深慢呼吸气道内产生的涡流较多,阻力较易增加。
3.吸/呼比在考虑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的关系时,要兼顾呼吸及循环两方面的影 响,要适当选择吸/呼比,原则是达到吸气时在肺内均匀分布,又能充分排出,不增加心脏 负荷。一般在肺气肿时为1 : 2;限制性疾病时,则为1 : 1或1 : 1. 5;心功能不全时,则为 1 : 1. 5;ARDS 时则以 1 : 2 : 1 为宜。
4.通气压力它受潮气量、气道阻力和胸肺顺应性的影响。肺内病变较轻时,一般为 1.47kPa〜1. 96kPa(15cmH20〜20cmH2O)。通气压力增大后易产生循环改变,如需加大 通气压力才能维持通气,则应减少吸气时间。
(七) 呼吸机撤离指征
1. 神志清楚,临床状况稳定,病情明显改善;
2. FiO2<40%,PaO213. 3kPa,血氧饱和度 98%;
3. 较大呼气后较大吸气负压>一1. 96kPa( —20cmH2O);
4. 心率在 60 次/min〜80 次/min,BP(13. 3kPa〜16kPa)/(8kPa~10. 7kPa)呼吸频 率18次/min〜22次/min,规则;
5. 尿量>0. 5ml/kg . h。
(8) 并发症
1.通气不足可能由于呼吸机调节不当或故障所致,也可能由于气道阻力增加或肺 顺应性降低之故,在使用定压型时即易出现通气量的改变。呼吸机使用时,要注意每分钟 通气量,更需注意有效肺泡通气量,即VD/VT的变化。
2. 通气过度通气过度可造成呼吸性碱中毒,促使氧离解曲线左移,影响氧合血红 蛋白的离解,导致组织缺氧加重。由于I型呼吸衰竭本身即有通气过度,故在使用呼吸机 时,可适当增加静态死腔。
3. 低血压①自主呼吸频率与呼吸机不同步;②通气压力过高,持续时间过长,呼气 时间不足,使肺泡压升高,形成内源性呼气末正压,从而增加肺循环阻力和右心负担;③通 气量过大,co2迅速排出,使co2对心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突然消失,周 围血管张力骤降,常在呼吸机使用初期出现。
4. 肺泡破裂正常肺泡能耐受较大压力,但肺气肿患者,耐压能力降低。若通气压力 过高,可引起肺泡破裂,产生自发性气胸或纵隔气肿。
5. 呼吸道阻塞阻塞原因:①气管套管位置不当,或气囊滑脱;②气管插管插入过 深,进入一侧总支气管;③呕吐物反流入气道。
6. 肺部感染吸入气体湿化不充分、痰液粘稠、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咳嗽反射减弱、 未及时吸痰及变动体位、无菌操作不够严格均可造成肺内感染。
7.氧中毒长期使用呼吸机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肺顺应性进行性降低, 在吸入纯氧情况下,Pa02不断上升。为了预防氧中毒,应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不应大 于40%〜60%,同时潮气量不宜过大,使用时间不宜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