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毒蛇咬伤大多是发生在人踩到或逼近蛇体时。 因此,除了使用各种方法控制自然界中的毒蛇数量以外,了解 当地主荽危害蛇种及其活动规律,在劳动或活动中注意适当 的防护,是可以预防蛇伤的。蛇伤的部位大多在下肢,特别是 在脚踝以下,其次是上肢,极个别情况下有被咬在头部的。因 此,在毒蛇多的地区,尤其在夜间行路时,注意穿好鞋袜及长 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穿过山林时要戴草帽。此外,“打 草惊蛇”是民间积累的驱蛇经验,因蛇对振动极敏感,受到惊 扰即会逃走。
蛇是变温动物,它的活动与外界气温有密切的关系。一 般是春末出洞,夏秋活动频繁,冬季入蛰冬眠。通常气温在 18〜30°C时,最适于蛇类活动,因此在我国长江以南,7,8,9三 个月是蛇伤发病率较高的时期,此时在蛇伤严重地区进行劳 动和工作,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 初晴时,由于蛇洞内气压低而湿度大,蛇常出洞活动.更要注 意避免蛇伤。
蛇类的昼夜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蛇种不同,活动规律 也不同。如眼镜蛇、眼镜王蛇基本上是白天活动,银环蛇、金 环蛇、烙铁头以晚上活动为主;而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各 种蛇伤一般以白天9〜15时及晚上18〜22时为多,这与蛇的 活动及人的作息时间相关。因此,在各种相应的毒蛇分布的 地区,可予以注意。如白天去丘陵山坡、坟地、田野、林边、灌 木丛、水沟边等要注意防止眼镜蛇、眼镜王蛇等的伤害;夜间 去水边、塘边、路边、山涧等要注意防止银环蛇、金环蛇等的伤害。尖吻蝮常栖于山涧溪边,其色斑与石块、落叶混淆不易辨 清,因此,夜晚去上述地区要特别注意。此外,尖吻複、蝮蛇等 蝮亚科的毒蛇具颊窝,对一定的热源很敏感,夜间行路用明火 照亮时,要防避此类毒蛇咬伤。